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范胜明)“今年,俺这5亩草莓起码能卖5万多元,草莓罢园后还能种一茬玉米,也能收入5000多元。”5月7日,在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镇李圩村王艳的草莓园里,她向前来指导草莓种植的李德利介绍说。
草莓栽培专家李德利到濉溪县双堆集镇李圩村王艳的草莓园里分析苗情,指导田间管理。
李德利,草莓栽培专家。3年前从家乡山东省临沂来到双堆集镇,与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唐跃合伙创办草莓加工厂,成立淮北康源农产品有限公司,带动群众从事草莓栽培。
“为了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致富有路、就业有门,我经过3年多的外出考察和学习,终于找到了这个最合适我们淮北地区农民发家致富的项目。”唐跃介绍说。为了改变一茬玉米、一茬麦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带动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增收、带动就业,他通过考察,最终山东临沂的露天草莓种植和加工产业项目吸引了他。于是,先后十余次到临沂拜师学习取经草莓种植技术,并通过3年的种植试验取得了成功,将草莓运往临沂加工厂销售,每亩纯收入达1万多元。
销售草莓,一来二去,唐跃慢慢和临沂加工厂的老板李德利成了熟人,诚实守信的交易让他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了,唐跃便约他到双堆集镇实地指导草莓种植,并介绍当地的土地、劳力、交通、环境等资源优势,洽谈草莓粗加工合作意向。一次次热情的接待、一句句诚恳的请求,终于感动了李德利,答应与他合作办厂,以互利共赢促进当地草莓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
去年,唐跃、李德利等三人共投资150余万元,在施刘村一所废弃的学校里,搭厂房、购设备、建冷库,挂牌成立了淮北康源农产品有限公司,从事草莓粗加工产业。唐跃种植草莓3年来的收益,村民看在眼里,早有种植意向,得知他在家门口建草莓加工场,非常高兴,先后有7个村的30余户村民找上门来,与唐跃签订了700余亩的草莓销售合同。
走进草莓加工车间里,140余名村民有的将草莓摘叶、去蒂,有的清洗、速冻,还有将速冻好的草莓包装、装车,准备运往山东港口出口。在这儿就业的不仅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公司根据每个人的体力和能力设岗定位,他们足不出村就能务工,还能有时间照看孩子上学,每天工作不到8小时,可获得60至100元不等的工资收入,其中还安置了8名贫困户人口在这儿就业。
今年70多岁的许立本,是施刘村的脱贫户。他说,以前天天在家打麻将,输钱自己不高兴,赢钱人家不高兴,不仅收入没有保障,还坐得腰酸背疼。自从来这里工作,活儿不重,每天能获得80元的工资。
“今年,草莓的市场行情很好,订单很多,但草莓种植面积不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谈起今年露天草莓的种植情况,唐跃算起了种植草莓的收入帐:“目前,我们每市斤2.4元的价格收购,按照平均每亩4600市斤的产量计算,每亩收入不低于1万元,比传统种植的农作物收入仍高出好七八倍。”
施刘村党总支书记任艳介绍说,露天草莓的苗子是9月初种植下地,第二年的4月初至6月初为采摘期,易种植、好管理、收入高,是当前村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项目。现在已经有100多家农户与公司签订了种植合同,今年秋季的种植面积将突破1000亩,同时可安置3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谈起今后的发展宏图,唐跃说:“我们公司将不断拓展加工项目,逐年扩建加工厂房,将尽快形成集草莓、黄桃、葡萄、青豆、豌豆、糯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规模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为让革命老区双堆集镇的农民收入更殷实、生活更幸福出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