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吴丹 杨文文 周闽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淮北市濉溪县公安局坚持以深学促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安全上门”;把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列为当日的“必办工作”;优化工作流程,预约周末办证,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局各单位为群众实事246次,每一件事,都得到了有态度、有温度的办理。
办实事解难题,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县政府服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紧盯群众热点问题,为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证,下班时间没处办证”的“办证难”困扰,开展预约周末办证服务。公安综合窗口统一安排工作人员工作日接受预约,周六办理二代证服务(非城区四所户籍,首次办理二代证的除外),另外自助区办证终端,实现7X24小时自助办证,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切实解决群众群众所急。3月31日,城关派出所、治安大队户籍警务人员竭尽所能,急群众所急,第一时间成功为群众办理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他们收到一名台湾居民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申请,但在办理过程中系统出现故障,户籍民警立刻携带技术装备冒着倾盆大雨,赶到相山区南黎派出所办理。
入基层送安全,坚持问需于民,由群众来评价工作效果。2021年县局聚焦农村治安环境整治,全面深化城乡社区警务建设,积极创新农村地区警务模式,扎实推进“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建立了社区民警、包村联系民警、驻村辅警的“三警联动”机制,形成了以驻村民警为中心、包村民警为补充、驻村辅警为纽带、农村群众为基本防控单元的“四位一体”治安防控网络。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王玉岭同志带头主动申请包保人口多、治安形式复杂的村,局领导班子、全局副职以上干部全部成为“包村民警”。截止2021年3月24日,濉溪县下辖213个村,共182名包村民警,31名驻村民警,实现了全部行政村都有包保联系民警。通过制作警民联系卡,包村民警公示牌,建立包村微信群等,让村民认识、了解、熟悉包村民警,知晓包村民警的职责范围。通过制作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宣传材料发放给村民,联系县局业务部门进村开展普法教育等活动,让包村民警成为群众心中的好朋友、“咨询师”,实现了村村有警,月月见警,提高了农村最基层群众的见警率,改善了农村治安环境,得到了辖区群众的认可,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县局聚焦“从细微之处显真情,从做好点滴小事暖人心”中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3月2日,孙疃所户籍民警在走访入户时,了解到一位孤寡老人因身份证丢失,不能领取补助资金,也不能去医院看病。民警第一时间上门为老人拍照,积极办理证件,并送件上门;3月26日下午,新城派出所民警周磊处警救助醉酒男子,躺在路边,满身都是呕吐物,周磊去商店要了半杯开水,自费买了一瓶矿泉水,将“调和”好的温水喂给男子喝。湿冷的下雨天,男子喝完一杯暖暖的温水后,意识逐渐清醒;4月3日,刘桥派出所救助1名因琐事产生轻生念头的女子;4月5日,百善派出所在叶刘湖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开展交通安全和防范电信诈骗视频宣传,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4月6日,铁佛派出所、濉河派出所分别救助1名骑车不慎摔倒的男子和一名醉酒男子,双堆派出所帮助1名迷路儿童找到家人。3月份以来,县局接警台共接收群众求助类警情313起,民警们没有敷衍、没有搪塞,每一次群众的需要,民警们都有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