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吴永生 徐峰)1970年出生的杜银玲,是淮北市濉溪县刘桥镇关帝庙村一名普通妇女。16年来,面对因车祸瘫痪的丈夫,她负重前行,悉心照顾,从不后悔,因为她爱她的家,因为她坚信爱就是坚守。
杜银玲照顾丈夫
上世纪90年代,年轻貌美、勤劳能干的杜银玲,经人介绍与蒋连成喜结连理,嫁到了刘桥镇关帝庙村,与蒋连成结婚后生活十分幸福。当年的蒋连成近1.8米的个头,帅气的脸庞,英俊潇洒,又是汽车驾驶员,夫妻俩恩爱有加。杜银玲说:“当初,就是看上蒋连成人好,对我好,又会开车,心里认定跟着他一定会过上好日子。”一年后,他们有了爱的结晶,生下了一个宝贝儿子,随着家庭小成员的降临,生活有了更多乐趣,也多了更多责任。又过了两年,女儿也诞生了,膝下有一儿一女,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正当他们一起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不幸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伴随着蒋连成的一场车祸,杜银玲一家陷入不幸的困境。
那是2005年5月21日下午,杜银玲正在家中劳作,惊闻丈夫蒋连成遭遇车祸,昏迷不醒,已被急救车送往医院。杜银玲听到噩耗后吓瘫似的坐在了地上,当她醒过神来赶到医院时,丈夫正在手术室抢救。
“脑干和脾脏严重损伤,家属要有心理准备……”医生的一番话,让她几乎昏厥。经过三个多月的抢救,蒋连成的命是保住了,却成了丧失语言能力和浑身没有知觉的植物人。肇事车主家境贫寒,除了一辆农用车、三间瓦房以外,家徒四壁,经过调解,前后共赔偿杜银玲家4万多元的医药费,再没有给过她家一分钱。为给丈夫治病,杜银玲不仅花光了家中多年的积蓄,还欠下20多万元债务。面对躺在床上的丈夫、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的老人,这样艰难的日子几乎让她看不到希望。
看到她每天起早贪黑伺候丈夫,照顾老人孩子,用羸弱的肩膀撑着这个家,村民们都很同情。“玲啊,不行就再找一家吧!你这么年轻,这日子啥时能熬到头啊……”半年后,开始有邻居大嫂、婶子、大娘等前来好心劝说她与丈夫离婚,离开这个家,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可她却说,“我要是走了,这个家就散了。连成往日里对我很好,又疼孩子,公公婆婆都是我的亲人,说啥我也不能放弃……”尽管一再拒绝了好心人的劝说,但是在夜里,杜银玲也无数次地偷偷哭泣。
哭归哭,只要擦干眼泪,杜银玲第二天又像打了鸡血似的,从里忙到外,从早累到黑。决心独自撑起这个家,把植物人的丈夫和一家老小照顾好。为防止丈夫身上生褥疮,她每天忙着给丈夫喂饭、擦洗、翻身,丈夫没有咀嚼能力,杜银玲就一口口地喂;不仅照顾丈夫,杜银玲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和年幼的孩子。
为了能养家糊口,还清向亲戚朋友借的债,杜银玲一有空就到附近建筑工地打零工。每天清晨五点多起床,照顾好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后就开始奔建筑工地干活,工地干活强度很大,一天下来要干十多个小时,到晚上七点多才能回家。尽管如此,每天再忙再累她也要坚持为丈夫按摩两三个小时,还不停地陪丈夫说话,此时的杜银玲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盼着有一天能把丈夫唤醒,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逐渐恢复健康,陪伴他白头到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五年多的呼唤、按摩,丈夫虽然没能说出一句话,左半身却奇迹般地有了知觉,慢慢地左手左脚也能动了。这对于杜银玲和这个家庭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喜悦和欣慰。从那时起,杜银玲开始扶着半瘫的丈夫训练挪步。为了方便丈夫夏天在外面训练,避免烈日晒着丈夫,杜银玲又在家的院墙外面钉做一个木架子,她还贴心地在架子上面用肥料袋子缝在一起搭了一个棚,晴天避免烈日晒着,雨天防止雨水淋着,对蒋连成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
杜银玲的坚守和执着,让乡邻们也都十分感动。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说:“娶到杜银铃这样的好媳妇,真不知是老蒋家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杜银玲的公公蒋相云说:“俺儿媳妇真是没说的,没有俺这个好儿媳,就没有俺这个完整的家。”
如今的蒋连成虽然生活不能自理,可他经过十多年的康复训练,站在木架子里可以自己挪步,左半身能够活动,右半身仍然处于瘫痪状态,但能听懂人们说话,有时遇到伤心事也会流泪了。
面对杜银玲家的不幸,关帝庙村“两委”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5年春,村里帮助杜银玲家递了贫困申请,经过评议、公示、审批等公平公正手续,杜银玲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干部贾飞成了杜银玲的帮扶人,贾飞多次到杜银玲家走访,针对她家实际情况,帮她家申请了低保、残疾补助、医疗保障等七八项帮扶政策。杜银玲重拾了生活信心,干劲更足了,她就到濉溪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务工,在弹性工作制下,每月增加收入2000余元。如今,女儿也已结婚,儿子在一家企业工作,年可收入3万余元。
曾经,杜银玲很爱美。经历了这些年,她深有感悟地说:一家人能健健康康在一起,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