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韩惠 张少博)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命名2020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淮北市相山区相南街道惠苑路社区、南黎街道丁楼社区、东山街道翰林社区、三堤口街道庆相桥社区、曲阳街道任井社区、三堤口街道刘桥社区、曲阳街道滨河社区等7个社区榜上有名。截至目前,相山区已有36个社区被评为国家、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相山全力冲刺全国综合减灾创建示范区再添新砝码。
近年来,相山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综合减灾建设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全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山区建立区、镇街(开发区)、村(居)三级防灾减灾领导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落实,形成党政同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防灾减灾工作格局。依托“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主体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建立由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组长,“网格党员+应急分队+居民”的“三级网络”综合减灾队伍,设立灾害信息员121名,承担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灾情预警报送,在防灾减灾中主动冲在一线,发挥“尖刀”和“拳头”力量。
开展一次集中活动、开设三大培训课堂、开展五类宣传教育,以创新“135”工作模式为依托,“综合减灾”理念走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1”即开展一次集中活动。相山区把每年的5月份定为综合减灾集中宣传活动月,设立宣传站点、悬挂横幅、举行消防和避震演练,制作发放风险监测综合减灾明白卡14万张,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3”即开设综合减灾课堂、平安科普、业务技能等三大培训课堂,针对居民、学生开展相关知识宣传,对灾害信息员和专业技术志愿者进行防灾减灾政策普及、传染病防控、医疗救护、火灾救援等业务培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5类”宣传教育瞄准公益平台、网络媒体、居民家庭、减灾阵地以及“一基地两中心”(相山区科普基地、相山区综合减灾科普气象中心、相山区综合减灾地震科普中心),推动各类防灾减灾知识深入人心。此外,综合减灾、教育减灾、公共卫生、地震减灾、气象减灾、消防减灾、科普减灾、防汛减灾、环保减灾等九类主题社区,“鲁楼村—张集村—徐集村、滨河社区—惠民社区—虎山北路社区和古镇社区—康乐社区—翰林社区”三条示范线就在群众身边,随处能学,随处可学。
当灾害来临,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成为守护群众安全的基本防线。相山区统筹多方资源,2018年以来,先后实施萧濉新河疏浚治理工程、人防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19个项目,总投资25.6亿元,全面提高防范各类灾害能力。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添置消防、城区排涝、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等,建成相山区、渠沟、三堤口、任圩“四个物资储备仓库”,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居民生活有保障、通讯能畅通,安全度过安置期。建成相山区应急综合减灾指挥中心、综合减灾地震科普中心和综合减灾气象科普中心,着力构建“智慧化”防灾减灾体系,实现灾害点准确定位,灾情实时监察,有效提高灾害应急响应效率和水平。
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相山区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工作思路,将风险化解落细、落小、落实,为全区综合减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对辖区内暴雨、大风、内涝、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等15类217个风险点进行定位绘制,标示灾害类型、强度、等级,重点风险点和风险区的时间段、区间段分布,并在重点风险点设置警示标识,发挥分类识别、提醒警示、救援指示、重点防范作用。在各居民小区内重要点位和人员密集位置、社区办公场所等处进行张贴,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设置安全应急标识和指示牌,科学设置应急避难场所142处(其中区级大型避难场所11处),做到“8个有”(有应急指挥、有疏散路线、有应急医疗救护、有应急棚宿、有应急供水、有应急厕所、有应急灭火器、有应急物资储备)。制定《相山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山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相山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相山区地震应急预案》《相山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各镇街(开发区)、村(居)制定、完善各自预案,实现应急预案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全覆盖。组建7支区级减灾救援队伍,10支镇(街)开发区减灾救援队伍,引导社会力量成立49支减灾救援志愿队伍,招募减灾志愿者1260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余场,受益群众3.2万余人次。去年以来,组织居民、学生、志愿者在广场、学校、商场、厂矿、医院等地开展综合应急演练200余次,让群众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助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