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11月26日,淮南市召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建成了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据了解,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淮南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63.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98%。数据表明,该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今年,淮南市大力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332户,改造户数是2021年的2倍;市级居家养老呼叫指挥中心(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连续5年开展政府为低收入老年人购买服务的基础上,实行市场化运作和智慧化管理,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快捷的助餐、助医、家政等养老服务,已服务老人10万人次。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试点正在八公山区探索开展,将进一步惠及特殊困难老年群体。高龄津贴已实现普惠化,惠及10万余人。在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方面,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300个,连锁式社区老年食堂已有5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老有所养、老有所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活动。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186家,床位数2.3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48%,200张以上床位的9家,其中,综合型养老机构舜新家苑康养中心的一期工程460张床位已经投入运营;500张床位的市级公办老年公寓已全面建成,2022年可正式投入运营;寿县万家信德养老服务公司已运营连锁床位10000张。
近年来,淮南市多措并举打造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持续实施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等,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保障措施。制定出台《淮南市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淮南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智慧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实施意见》、《淮南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办法》等文件,涵盖了政策支持、基本养老保障、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指导、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养老等多方面内容,有力保障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发布制度。清单包含政府供养老年人兜底保障、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支持等九项内容;明确了基本养老公共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标准,做到清单之内项目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清单之外项目以个人和家庭支出责任为主,倡导家庭和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坚持普惠制高龄津贴制度。对具有淮南市户籍、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并适时提高补贴标准,80至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高龄津贴由200元提高到360元,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500元补助,其中,凤台县按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发放。2021年1-10月份,全市共发放高龄津贴2832万元,惠及10.2万名老年人。
建立完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出台《淮南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试行)》,为具有淮南户籍的70周岁以上城市低保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生活照料、卫生清洁、医疗协助、精神慰藉等服务。同时,还配套建立了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发放制度,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按每人每月80-160元的标准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2021年1-10月份,全市共发放补贴1110万元,惠及3.1万名老年人。
健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激励制度。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按照实际新增床位给予2000-5000元一次性建设补助;按照200元、300元、400元、600元差异化标准,发放社会办养老机构日常运营补贴;对内设医务室的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补助10万元,并组织开展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保险,降低养老机构运行和入住老年人意外伤害风险。2021年,市级下达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日常运营补贴、贷款贴息资金676.6万元。
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工程。2021年,全市民政系统大力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累计达332户,每户平均安排改造资金4000元,用以配备基本生活辅助器具。截止2021年11月底,市级已投入适老化改造资金96万元。
开展特困供养机构运行维护。持续开展特困供养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其中,一星级55所,二星级56所,三星级8所,并将等级结果作为入住特困人员补贴资金发放的依据。
今年以来,全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以养老机构中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安享幸福晚年为总目标,着力防范和化解养老服务领域重大风险,持续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迈入长效机制建设新阶段。目前,全市186家养老机构全部通过隐患排查整治,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具体体现六个方面:
硬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持续实施《淮南市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2年)》,推进20项“淮南市县(区)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落实,特困供养机构基础设施和护理型床位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重大安全隐患全面消除。2021年以来,在市政府关心支持下,各级民政部门不断加强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提升改造,致力于全面清除消防安全隐患,养老院9类突出消防安全问题得到进一步整治,长期遗留的特困供养机构(敬老院)消防审验问题得到突破性进展,4所公办养老机构已获得消防验收合格意见或消防备案。
医养结合发展深入推进。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情况纳入民生工程考核,鼓励与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截止目前,该市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全部与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就诊协议并开通绿色通道,15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中,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已达到95%以上。
养老护理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实施养老从业人员学费补偿和入职奖补实施办法,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鼓励现有养老护理人员提升学历水平和护理技能。2021年,开展了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岗位练兵活动,成功举办淮南市首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培训养老从业人员6000余人次,在全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第三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三等奖,展示了淮南养老护理员的风采与水平。
安全管理工作健康发展。2021年,市民政局持续开展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督查,采取分片包区、“四不两直”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检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和督办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运营。截止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未发生一起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敬老院法人登记实现全覆盖。截止2021年10月底,全市134所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敬老院)已全部完成法人登记,走在了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