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淮南 > 淮南新闻 > 正文

淮南多举措“护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2021-11-12 20:54:00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李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11月10日,记者从淮南市民政局了解到,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6月1日起实施以来,淮南市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秉持“治未病、防未然”工作理念,从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际出发,全力做好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工作,为全市60余万名未成年人打通关爱保护“最后一公里”。今年,淮南市民政局荣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市级行政单位。

加强机制保障。今年4月8日,淮南市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主任,分管民政、公安工作的副市长任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32个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委员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淮南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淮南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促使该市未保委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摸底排查,完善3.14万名留守儿童、2946名困境儿童基础信息库。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分散和集中抚养的孤儿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至1100元/人/月、1550元/人/月。截至9月底,全市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117人,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1163.71万元。全面实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评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近三年累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金265万元。

加强平台保障。一是夯实家庭保护责任。充分利用村(居)委会干部熟悉本村(居)委会村(居)民家庭的优势,村(居)委会成员对辖区的留守儿童家庭进行监护责任评估,逐户评估受委托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并填写《受委托监护人监护能力评估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是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照料的,在村(居)委会的监督下,由其委托监护人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类保障,为92名亲戚朋友监护的留守儿童进行了监护责任确定。开展“颂党恩传家风”家风家教宣讲活动,营造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家庭文明新风尚。二是充分发挥机构作用。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作为“明天计划”的定点医院,为全市福利机构内118名孤残儿童进行体检,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档案,制定完善治疗康复方案,为孤儿就医就诊开通了绿色通道。市儿童福利院与市东方医药集团签订孤残儿童康复合作协议,14名残疾儿童得到专业康复治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积极开展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今年以来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27人,目前已全部由亲人接回。三是落实校园保护职责。成立淮南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出台《淮南市中小学心理教育实施意见》,投入资金200万元,建成合格心理辅导室100所,构建成市、县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服务体系,实现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覆盖。加强控辍保学,全市适龄儿童少年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广泛开展校园心理、安全等教育,防范校园欺凌;升级护学网、报警系统等,全市学校每年举行应急演练近2000余场次,开设安全课近万节,印发安全宣传材料数十万份。该市城镇以上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配备率、封闭率、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率达100%,城市中小学护学岗设置率为100%,68所学校被命名“全国未成年人零犯罪学校”。四是拓展未保诉求渠道。2021年6月正式将未保热线并入“12345”市长热线,全天24小时受理诉求,热线开通以来,共收到未保相关电话56个,29名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制定印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设置的指导方案(试行)》,在全市开展未保站示范点创建活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人干、活动有场地、解困有平台。近年来,累计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儿童之家”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

加强法治保障。一是强化法治思维。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八五”普法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普法宣传起头并进,完善政、校、家、社联动法治宣传机制,打造法治宣传矩阵,全方位护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全民共享未成年保护普法公开课,实现法治教育常态化。建成淮南法治文化馆等青少年基地4个,今年以来接待青少年群众参观3000余人次。二是突出维权保护。积极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专项行动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专项行动,及时发现分析涉未成年人案件背后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推动解决未成年人保护的普遍性、系统性、源头性问题。加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力度,在全市各级团委设法律援助工作站,开辟未成年人维权案件绿色受理通道,实现未成年人维权援助“应援尽援”。截至9月底,全市设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14个,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54件。三是注重法治教育帮扶带。准确把握未成年人司法规律,积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贯彻“少捕、慎诉、少监禁”的原则,持续加强未成年人办案团队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实现所有涉未成年人案件由未成年人监察工作办公室统一办理。加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行为监管,注重教育矫正和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政策宣传等活动,帮助就学就业。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等形式,有效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开展“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创建工作,走访排查108名有不良行为青少年,11名闲散青少年、194名服刑在矫人员未成年子女、500名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一是引领全社会未保风尚。制定《淮南市未保法宣传活动方案》,拍摄主题宣传片,成立未保法宣讲团,举办宣讲活动100余场。借助网站、微博等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未保法的宣传力度。推进未保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印制宣传册20000份,未保读本2000份,张贴宣传标语5000幅。二是营造全社会参与氛围。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志愿者队伍作用,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全民未保氛围,开展“童心向党-回顾党史,传承红色记忆”系列活动,组织在校学生赴红色教育基地回顾建党百年历程;打造“护未成长,你我同行”活动品牌,培育各级社工组织、吸纳各层面志愿者为未成年人提供爱心助学、心灵呵护、亲情陪伴等精细化服务。其中,“心语心愿,关爱同行”活动为全市700余名留守儿童圆梦,受到新华社专题报道,点击量超400万。三是筑牢全社会网络屏障。对网站、论坛、平台账号等开展重点监测巡查,及时清理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依法打击网上违法违规行为、净化网络环境。今年以来处置有害网站45家、有害信息781条,责令8家网站注销备案,督促属地主要网站平台、自媒体账号过滤查删有害信息1739条,关停平台账号25个,约谈网站负责人3人次。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无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开展非法出版物清理,今年来,检查出版物市场2168家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600余本(册、盘、盒),取缔无证出版物经营摊点5个。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