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10月28日,淮南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创城指挥部市容环境工作组专场发布会。市创城指挥部市容环境工作组常务副组长、淮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宫传敏说,自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市容环境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创城指挥部决策部署,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压实责任,强化统筹,协同作战,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和提升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坚持机制保障,推进形成创城工作合力
市容环境工作组紧扣创城中心任务,坚持从机制保障入手,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创城工作合力,坚决服从服务创城大局。
建立高位协调调度机制。针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市容环境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市委副书记汪谦慎,市容环境工作组组长、市政府副市长张劲松召开占道出店经营专项整治工作专题推进会,研究制定《淮南市城区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常态化听取情况汇报,研究重点事项,推进工作进展;市容环境工作组组长、市政府副市长张劲松召开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研究制定《淮南市2021年文明城市创建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多次深入各区实地调研市容环境整治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鼓舞干劲。
健全市区协同配合机制。市城管局切实发挥市容环境工作组办公室的统筹作用,强化“兜底意识”,延伸工作职责,加强统筹协调,确保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盲区。市直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强化行业指导,建立问题协商、联勤联动机制,在齐抓共管中形成工作合力。各区严格履行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职责,结合实际抓好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规划、部署和具体实施。针对当前城管队伍人员不足、人少事多的问题,各区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市容管理市场化运作经验,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入高标准的市容管理市场化服务。目前,高新区、谢家集区、田家庵区已启动了招聘市场化公司或协勤人员工作。
完善强力督察督办机制。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标准,以“数字城管”系统为抓手,创新督察督办方式,在“点”和“面”上双向发力、延伸监管,强力抓统筹、抓指导、抓协调、抓督察、抓推进,实行每日一督查、每周一排名、每月一通报。对出店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等乱象,实行专项督办,强力推进问题、顽症有效解决,促进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目前,全市“数字城管”系统每月采集、督办各类市容环境问题超过1万件,平均整改率达98%以上。
坚持标本兼治,迅速掀起创城工作热潮
结合创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整治出店占道经营、静态交通秩序为突破口,市区协同、部门联动,重点突破、压茬推进,既着力治标、又注重治本,迅速掀起市容环境集中整治热潮。
强力整治环境卫生秩序。进一步加大机械化清扫和高压冲洗作业频率,着力延伸保洁作业范围,深度保洁道路13517条次、公厕2055座(次),清理卫生死角1301处,规范设置垃圾桶7642个,进一步提高主次干道环卫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大餐厨垃圾定点收集源头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规收运、处置餐厨垃圾行为多起,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大力整治出店占道经营。按照“主次干道严禁、街巷小区规范”的工作思路,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坚决取缔城区各类出店经营、占道经营行为,全面整治重点区域乱摆摊点,规范管理临时便民摊点群,严格管控街巷流动商贩,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取缔占道经营、出店经营5.4万余处(次)。突出抓好菜市场周边市容环境治理,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对淮河以南六区沿路45个菜市场周边的137处市容环境问题进行专项督办,极大改善了菜市场周边环境秩序。谢家集区对闲置项目熙城熙园菜市场实施改造,将市场外百余处占道摊点全部取缔并引入市场内经营;大通区对南城菜市场开展专项整治,取缔出店经营198处,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区域占道经营、出店经营问题,有效提升了市容市貌。
依法整治违法建设和乱搭乱建。针对违法建设和乱搭乱建影响市容、破坏环境问题,按照“新增为零,存量递减”的工作思路,部署开展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共计拆除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218处,面积1.4万余平方米,取得了拆除一个、震慑一片、弘扬正气的良好效果。
规范整治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印发《淮南市城区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按照“减量、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整改、拆除各类违规、破损广告招牌,迅速掀起户外广告整治热潮。截至目前,已拆除违规、破损广告招牌1500余处。近期,田家庵区拆除了龙湖路四海集团楼体年久失修的大型立面广告,面积达300平方米,消除了安全隐患。
清理整治城市“牛皮癣”。加大“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小广告查处力度,推广使用非法广告语音警示系统、取证查处管理系统,警示、曝光、严厉打击“制癣人”。目前,共处罚乱张贴行为451余起,对小广告通讯号码停机256个,清理“牛皮癣”小广告2.86万余处。目前,我市城区主次干道“三乱”小广告已经实现及时发现、即时清除。
全面整治人行道车辆乱停放。通过合理设置停车泊位与实施严管重罚相结合方式,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取缔占道维修、清洗机动车行为2060余次,清理人行道障碍物4080个,现场劝离违停机动车20788辆,拖离机动车85辆、非机动车556辆,拍照处罚机动车7456辆,移送交警部门2063辆,施划机动车泊位539个,非机动车停车线23150米。在非机动车乱停放治理中试点推行“锁车”模式,指导各区城管部门购置U形锁、制作告知牌及联系卡,对无序停放的非机动车进行“锁车”,督促车主改正违法行为,依法规范停放非机动车。截至目前,已“锁车”处罚非机动车607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坚持创城为民,极力促进创城工作常态长效
市容环境工作组始终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常态长效推进创城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创城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社区宣传栏、新闻媒体、报刊、网络等载体,广泛深入宣传文明创建工作;通过街头发放一封信、网络传播短视频、登门入户宣传等方式,让宣传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引导各类商贩、经营业主自觉守法依规经营,动员广大市民群众广泛参与市容环境整治和维护工作,努力营造良好创城氛围。
创新执法方式方法。全面推行非接触式执法,有效化解矛盾、减少执法冲突,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多发、疑难案件,提升了城管队伍形象和执法公信力。全面推行“四先四有”文明执法、全程挂牌亮证阳光执法,让执法过程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形成化解管理矛盾焦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执法“新常态”“新样板”。
精准服务保障民生。深入实施“小广告”安家工程,全市设置200余处便民信息栏,方便和规范市民发布信息。扩大实施摊贩“安家”工程,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克服摊群点选址难、建设难、搬迁难等困境,建设、提升39处规范化摊群疏导点,提供2100余个摊位、6000余个就业岗位,有效消除城市“堵点”问题,维护了市容、促进了就业、保障了民生。
“门前三包”落实责任。强化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落实,推动临街门店重新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尽快实现“应签尽签”;加强宣传教育、监督检查,促进广大经营户等责任人签约、知约、履约。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离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希望广大经营户提升文明创建意识,自觉履行“门前三包”责任,主动管好门前“责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