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10月28日,淮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创城指挥部养犬管理工作组专场发布会,据介绍,《淮南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0年6月1起正式实施,市公安局作为牵头部门,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在前期规范管理基础上,不断创新方法、拓展思路,持续抓好常态化养犬管理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聚焦机制强化领导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养犬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养犬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告》相继下发后,淮南市严格落实《意见》的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城市养犬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要求严格贯彻落实《意见》的相关要求,扎实做好养犬管理工作。市养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领导的批示要求,先后召开动员会、部署会、推进会等各种会议10余次,同时,领导小组下设犬管办,犬管办设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具体负责日常犬证审核、文明养犬宣传、巡查等工作。
为加强城区相关县区(管委会)对养犬管理工作的领导,寿县、凤台县、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淮南经开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相继成立了由公安、城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和其他相关部门参加的养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养犬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形成了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
聚焦保障落实经费
养犬管理工作涉及犬只收留场所建设、场所监督管理、犬只饲养、免疫、犬只办证、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对此,2020年市政府为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实施,由市财政拨付了养犬专项资金,全力予以保障。一是设置犬只收留场所。2020年6月,市公安局依照《条例》规定,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大通区、八公山区招标设置东、西部两处犬只收留场所,负责接收流浪犬、无主犬和弃养犬,两场所各配有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场所日常管理工作,场所成立至今总计接收1470只,接待市民及爱犬人士52次,领养犬208只。二是设置犬只管理服务大厅。为方便市民,在田家庵区南山村设置了养犬管理服务大厅,接待市民对犬只免疫、养犬登记等业务的现场咨询,受理市民对犬只收留场所、犬只“一站式”服务办证点的投诉,审核市民养犬登记申请,犬只领养等工作。为实现办理养犬登记群众只跑一次腿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养犬登记线上手机自助登记与线下养犬管理服务窗口登记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采用含电子芯片犬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养犬管理工作水平。
截止目前,服务大厅共办理审核犬牌4.5万次,业务咨询5000余次,投诉及建议200余次,举行爱心领养活动13次。三是设立“一站式”服务办证点。为做好全市犬只免疫、办证工作,市公安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设置了25家一站式服务办证点,充分发挥宠物诊所在犬只检疫、免疫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全面开展犬只免疫和《养犬登记证》办理工作,实现信息数据后台实时审核,最大程度为养犬人办证提供便利。四是制定大型犬只标准和个人禁养烈性犬只名录。市公安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结合全市市情,制定了大型犬只标准和个人禁养烈性犬只名录。
聚焦重点探索规律
去年6月1日《条例》实施初期,养犬管理工作处于摸索状态,各单位在宣传上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在实际工作发现,不少养犬市民抱着侥幸、试探心理,遛犬不拴犬绳等不文明养犬行为仍有发生。市公安局作为养犬管理主要职能部门,认真总结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积极吸取外地市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养犬管理工作水平,主要表现在“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每日巡查制度。每天在早晚遛犬高峰期安排专门巡逻人员深入大街小巷、居民小区,一边巡逻防控,一边宣传文明养犬法规。安排东、西部场所捕犬队员身穿带有“文明养犬”标识的服装,驾驶捕犬车辆,在大街、广场、主干道等重点路段进行宣传,对发现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纠正,并第一时间联系辖区派出所查处违规养犬、遛犬行为。二是坚持重点区域巡查制度。各区县巡查人员因地制宜,重点对公园、体育场、菜市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以及入住率高、养犬较多、多次被举报的居民小区,开展不间断重点巡查。加大捕捉散养犬力度,做到对违规遛犬行为的零容忍,从而有效减少了流浪犬现象,促使养犬人进一步牢固树立文明养犬意识。三是坚持视频巡查制度。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辅助工作,安排专人每天在重点时段对环山公路、公园、广场、游园等公共场所开展视频巡查,通过视频抓拍,人脸比对找到遛犬不拴绳,犬粪不清理的犬主,并由辖区派出所进行处罚。四是坚持定期考核制度。为加大执法力度,激发基层工作活力,市公安局将养犬管理工作纳入日常考核,要求各分县局对养犬战果一周一上报,市局汇总后一月一通报。同时,市公安局创城办每周对各分县局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由市局领导签批,以督办单的形式通报至各单位,要求限期进行整改。自今年7月加大考核力度以来,市局先后组织各分县局开展大大小小专项整治行动125次,出动民、辅警3000余人次,车辆600余次,行政罚款违规养犬主896人,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824份,捕捉、收留流浪犬只数569只。
聚焦宣传强化氛围
不文明养犬行为中有五类较突出的问题,分别是“不办证”“不拴绳”“不免疫”“犬吠扰民”“犬粪不清理”,必须通过开展集中宣传,营造强大舆论声势,使广大市民了解规范养犬要求,倡导社会积极响应,形成市民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养犬人自觉养成文明养犬习惯。
一是加强街面宣传。要求各区县犬管办在捕犬车辆上方安装明显标识,安装宣传喇叭,外出巡查时喇叭不间断播放《淮南市养犬管理条例》,一方面能够广泛宣传文明养犬规定,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养犬人和群众的抵触与误解。二是强化媒体宣传。市公安局联合市司法局制作了2部豆娃说法动画短视频,在人员密集的户外大屏和公交车车载屏幕进行播放宣传。开办全市文明养犬宣传专题专栏,发布工作动态和行动成果,及时曝光不文明养犬行为。市网信办协调督促网络和新媒体,利用“两微一端”等平台策划发布主题贴文,及时以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跟进,大力宣传规范养犬工作,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三是开展集中宣传。2020年5月,市文明办、市公安局、田家庵区政府等职能部门在吾悦广场联合举办“文明养犬,从我做起”集中宣传日活动,市直机关工委在龙湖公园举办文明养犬健康知识大讲堂。2020年6月,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文明养犬集中宣传月“小手拉大手,文明养犬一起走”活动。2021年上半年,市公安局积极联合淮南动物保护协会先后在万达广场举报了3次爱心领养宣传活动,联合市文明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局在吾悦广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各分县局自行组织区县职能部门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0余场。
聚焦责任建立网格
建立三级网格化包保工作机制,一级网格由县区(园区)负责同志包保,二级网格由乡镇(街道)负责人包保,三级网格由村(社区)干部包保,明确各级网格长、网格员,依托网格化管理,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入户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全市限制养犬区已划分一级网格67个、二级网格314个、三级网格1896个。
聚焦协作形成合力
市犬管办多次召集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各县区政府等有关单位,针对犬只收留场所、“一站式”服务办证点和养犬人提出的各类疑难问题,专门召开部门协调会议,逐条逐项分析解决。市犬管办依据文件精神,结合文明创建工作需要,制定了《淮南市养犬管理工作考核方案(试行)》,各职能部门进一步理清了职责权限,建立了协调通报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