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淮南 > 淮南新闻 > 正文

淮南市大通区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1-10-27 22:15:33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李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潘雪洁 赵永莉)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把农田水利建设与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种养循环利用等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四三”模式,高效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有效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灌溉问题。

坚持“三结合”,全域规划、定点实施。大通区坚持长期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编制《2018-2022年大通区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专项规划》《大通区“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及“十五五”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谋划,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年度逐步实施原则,逐步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灌溉问题。坚持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相结合。将农田水利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开展实用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避免重复谋划。坚持项目效益与设计方案相结合。要深入乡(镇)村与群众对话,了解农田灌溉及生产迫切需求,完善设计方案。

坚持“三把关”,精心组织、加快建设。该区压实相关部门及单位建设监管、实施主体责任,着重把好三关。严把招标关。严格按照政府项目招投标程序确定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严把质量关。实行“两跟踪”与“一验收控制”,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点安全。严把验收关。实行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组织复检、乡镇初验、区复验制度。严格实行区级报账制,按合同规定根据施工进度、质量考核、审计结果拨付项目资金。“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投入1.05亿元,完成5.05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全区农村自来水全覆盖。

坚持“三促进”,建强园区、提升质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为该区推进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了土地流转。在项目区采取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等措施,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土地流转面积60910亩。促进了农机应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畅通了农机入田通道,建成区粮食生产机械化率有所提高。近年来,该区农机采购数量逐年增多,申请农机补贴金额不断提升,目前已预登记55人次,补贴资金预计需求110万元。促进了粮食安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了生产效益,确保农业稳产增产。

坚持“三举措”,集聚要素、压茬推进。该区完善机制、理顺体制,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政策保障体系,推动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建立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成立大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项目所在乡镇村相应成立工程建设协调小组,组成了区、乡(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超前谋划,通过申请非标专项债项目,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级配套资金。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区级财政报账制要求,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健全建后管护机制。建立“工程产权所有者筹集为主、政府绩效考核进行奖补为辅”的管护机制,积极探索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竞争参与公益性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