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 8月20日,记者从淮南市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以来,淮南市为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城市信用水平不断提升。
信用信息归集量持续扩大,市信用平台归集信用数据1142.04万条
截至7月底,归集纳税、社保、公积金、信用承诺、合同履约、仓储物流、水、电、气、知识产权等10类重点数据共计1142.04万条。为提升“双公示”归集工作水平,编制“双公示一百问一百答”手册,召开专题培训6次,印发日监测、月通报200余期,截至7月底,全市共归集上报“双公示”信息约90.5万条,其中行政许可14.6万条,行政处罚75.9万条,总合规率、及时率均近100%。
信用监管力度逐步加强,18个行业领域建立了信用评价机制
事前规范告知,制定《淮南市事前告知信用承诺事项清单》,涉及城市管理、医疗保障、民政、市场等20个部门,110项事项。同时对接市数据资源部门,将事前告知承诺制嵌入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事中加强监管,贯彻落实《安徽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任务清单》,在交通运输、房产经纪、招标代理等18个行业领域建立了信用评价机制,以信用评价结果为依据,对市场主体划分信用等级,施行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并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变化,动态调整监管力度、监管措施,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和监管成本。事后完善奖惩,对诚实守信者实施“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激励措施;依法依规对违法失信者实施限制参与招投标、取消荣誉称号及评先评优资格等惩戒措施。同时建立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帮助失信企业尽早修补不良记录,恢复自身信用。
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稳步推进,全市“屡禁不止、屡罚不改”台账退出率100%
今年以来,开展了“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专项治理等失信专项治理行动,成立专项治理小组,明确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全市“屡禁不止、屡罚不改”台账退出率100%。同时,扩大治理对象范围,将频次降低为近三年内受到5次、3次、1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市场主体,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失信企业进行约谈整改,签订信用承诺,今年以来累计修复企业3989家次,有效修复改善了企业自身信用。
诚信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开展多项诚信文化建设宣传活动
今年以来,在市级媒体刊登我市信用建设特色做法及亮点报道6篇、累积向省信用办推送优质新闻信息19篇。其中,“信用+房产中介”应用创新举措等被推荐获得省广播电视台采用。开展了“3.15诚信宣传活动”、“6.14诚信进校园活动”、“2021年度诚信单位、诚信行业、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评选活动”、“诚信之星评选活动”等多项诚信文化建设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诚信、企业追求诚信、社会崇尚诚信、人人关注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淮南市将根据国家、省相关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全市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加强部门对接,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与政务服务网及各单位业务系统对接,提高双公示归集的合规性和及时性。依法归集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信用信息,整合完善信用信息数据,不断优化“信用淮南”网站、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深化分类监管,推进便民惠企。继续深化分级分类监管,以信用评价,促进守信激励。从行政服务、融资服务、公共服务三方面推进信用产品应用,为守信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措施,让更多守信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诚信有价、诚信有感、诚信有益。
拓展“信易+”场景,凸显信用红利。推动信易贷工作,建立与国家信易贷平台互联互通的信易贷平台,探索政府、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多方风险承担机制。开展“信易阅”、“信易租”、“信易医”等“信易+”应用场景,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应用价值,体现信用红利。
加强诚信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在报纸、电台、网站、各银行网点等地开展诚信专栏、诚信展播等常态化诚信宣传活动。持续开展诚信企业等评选活动,扩大信用在民众和企业的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