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 7月9日,记者从淮南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自2月27日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淮南市委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重要指示和训词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紧紧围绕“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目标任务,蹄疾步稳做好“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工作,强力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市4800余名政法干警全覆盖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开展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扛牢政治责任,扎实部署推进。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抓不放,压实责任、强力推进。省驻淮指导组指导有方。3月9日至7月2日,省驻淮指导组下沉淮南“零距离”指导督导,先后168次深入基层政法单位摸实情、解难题,与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建立线索交办、联席会议、周会商等工作制度,推动全市教育整顿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有序推进。主体责任落实有力。市、县(区)党委把教育整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抓不放,“一把手”先后召开34次领导小组会、38次常委会直接部署重要工作、直接过问重大问题、直接协调重要环节、直接督办重要案件。市委书记任泽锋先后3次深入寿县、田家庵区基层政法单位开展专题调研,作出批示5次,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直接责任紧扛在肩。市教整办召开18次主任(扩大)会议推动解决具体问题,建立联系包保工作机制,8位副主任联系包保8个县区、4个市直政法单位,先后开展5轮督导检查,及时疏通“难点”“堵点”。市、县(区)政法各单位均成立了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机构,为抓好教育整顿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协同责任配合到位。纪检、组织、宣传、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通力协作,形成教育整顿“一盘棋”。市纪委监委将惩治执法司法腐败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市委组织部积极开展政法队伍建设调研,在县区换届中交流调整4名政法委书记;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开设“教育整顿进行时”专栏,先后发布专题报道450余篇;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开设“绿色通道”全力配合政法单位开展干警信息核查工作。
深化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教育整顿始终,实施“4433”计划有力有序推动。坚持以政治教育铸魂。市、县(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市政法各单位“一把手”为政法干警上专题党课50场次,举办55期政治轮训班对政法干警全覆盖轮训。坚持以党史教育增信。举办“延安整风精神”“学习百年党史、传承伟大事业”等专题讲座69场次,组织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78场次,引导政法干警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坚持以警示教育明纪。市、县(区)纪委监委、政法单位58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为干警作专题廉政报告,先后两次通报全市政法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23起,督促政法干警切实校正思想偏差。组织观看违纪违法干警忏悔录警示片、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录像468场次,警醒干警牢牢守住清正廉洁底线。坚持以英模教育提气。在淮南日报头版报道全市政法战线40名先进典型感人事迹,组织开展英模事迹报告会14场次,表彰31名优秀政法干警,营造崇尚英模、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加大查处力度,形成高压震慑。坚持自查自纠和组织查处相结合,彻底清除“害群之马”。抓好思想“大发动”。开展“七必谈”、重点谈,先后谈心谈话7900余人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392场,发放《致政法干警及家属的一封信》12500余份,通报宽严相济典型案例12个,讲清讲透“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增强了政法干警自查自纠的决心勇气。开展问题“大起底”。开展自查事项填报集中辅导50余场次,组织全市政法干警先后两轮填报《个人自查事项报告表》,填报率100%。在“宽严相济”政策感召下,截至7月5日,有21名干警主动向纪委监委投案。市教整办细化“宽严相济”政策的核查、会商、审核、报备等流程,依法依纪从宽处理主动坦白、真心悔过的干警,对不积极、不主动交代问题的干警依法依规移交纪委监委等有关部门从严处置,释放了“主动说与被动说不一样”的鲜明信号。组织案件“大评查”。组建24个评查组,深入开展涉黑涉恶案件(线索)倒查、重点案件自查评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清查、智能化数据排查、法律监督专项检查,突出定性不准、量刑不当、程序违法等问题,排查出一批违纪违法线索。推进线索“大核查”。通过设立专项举报电话、信箱等方式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坚持当日线索当日研判、当日转交,重点线索随时交。市教整办挂牌督办重大违纪违法线索,市纪委监委组建3个督导小组每周一督导,推动线索快查快结、严查严办。截至7月5日,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涉嫌违纪违法干警105人,留置干警8人。处分处理干警798人,其中,第一种形态(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占92.7%,第二种形态(警告记过、严重警告记大过、停职免职等)占5.6%,第三种形态(撤职、留党察看、降级、开除党籍等)占0.87%,第四种形态(移送司法机关、判处刑罚)占0.75%。
集中专项整治,铲除顽瘴痼疾。围绕“6+N”顽瘴痼疾,聚焦群众反映强烈、制约严格公正执法司法和影响政法队伍建设的难点堵点,全面排查、集中整治。“接地气”开门整治。向社会发布、张贴顽瘴痼疾整治公告5万余份,收到举报和意见建议60余条,逐条跟踪督办。召开53场群众代表恳谈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2条,干警进门入户3万余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561条,持续发力整改。“全方位”排查梳理。排查认定违反干预司法“三个规定”问题215件。整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等问题569件。整改干警违规经商办企业和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从事经营活动问题11件、违规参股借贷问题4件,依法纠正违规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26件,整改处理离任法官检察官违规从事律师职业、充当“司法掮客”7人。“清单式”精准施治。对查摆的问题深层次研判,分析“病理”、找准“病因”、开出“良方”,列出针对性整治措施84条,深入开展“四大专项行动”,即查即改,限期整治,排查出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整改率100%。“抓源头”边改边建。坚持标本兼治,针对排查出的顽瘴痼疾,深刻剖析源头性、机制性短板漏洞,出台53项工作机制,从源头铲除顽瘴痼疾滋生土壤。
办好为民实事,巩固整顿成果。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事,公安机关在主城区划设“绿色停车位”24处950余个,日均周转机动车26150辆次,有力缓解“停车难”问题;大力推进110接处警改革试点,5个试点警务驻勤工作站共计接警6444起,自处率为85.7%,接出警速度比全市其他接警单位平均快出31秒。检察机关推行律师互联网阅卷,已成功办理206例,实现“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的跨越。法院系统推行“立案受理最多跑一次”,立案数环比增加34.14%,其中“只跑一次案件数”11206件,占比86.94%;大力推行“基层吹哨、法官报到”,在基层法庭(社区)挂牌法官工作室40个。司法行政机关深入社区、当事人家中为老弱病残特殊群体开展上门公证活动72场次,对当事人缺少的材料,主动到有关单位核实,累计为525名特殊群众完善有关证明材料850份。各政法单位深入开展“五进五民”活动,全市干警登门入户10万余人次,帮助解决群众现实难题5300余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200余起,整治安全隐患2500余处,收集群众对政法单位提出的问题和工作建议2000余条,已整改落实1082条。
抓好统筹结合,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聚焦政法主责主业,把教育整顿与激发政法队伍干事创业、履职担当结合起来,用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业绩检验教育整顿成效。在维护稳定中敢打能胜。组织开展社会治安大排查大整治大防控专项行动,对1800余处重点场所进行了清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315个,坚决防止各类风险聚集扩散。严格落实公安武警武装巡逻“四项机制”、“1、3、5”分钟快速应急响应等机制,1600余名干警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为建党100周年大庆活动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平安建设中彰显作为。大力实施21个创新项目深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全市90个乡镇、829个村、263个社区建成矛盾调解中心并挂牌运转。全省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工作在我市试点(全省只有2个市:淮南、黄山)。3月份以来,全市刑事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39.6%,八类暴力犯罪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40.7%,侵财类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27.6%,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7.36%。在促进发展中展现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在政法系统落地生根,找准政法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切入点。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3月份以来,公安机关立侵犯知识产权等案件19起,采取强制措施26人。推动“放管服”再提速,持续推出“户籍业务微信查询”“在警务站增设驾管自助服务一体机”“诉讼费‘云端’退费”等74项便民利民措施。持续抓好政法领域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加快构建决策科学、监督有力的执法司法权运行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总之,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呈现出重视程度高、行动部署快、举措办法实、方式方法活、氛围营造浓的特点,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教育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