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6月2日,记者从淮南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近日,淮南市印发《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落实保居民就业任务,进一步拓宽灵活就业渠道、优化自主创业环境,建立健全部门协调和工作推进机制,做好灵活就业保障工作,进一步形成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据介绍,2021年以来,淮南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决策部署,优化就业服务,强化精准帮扶,1-4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6万人的38.89%;城镇登记失业率3.02%,控制在省4.5%目标值内,全市总体就业形势保持平稳。
《实施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11条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措施:
在拓宽灵活就业渠道方面,提出了大力发展个体经营、大力拓展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新就业形态等3项支持措施。优化自主创业环境方面,提出了优化审批服务、多渠道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加大涉企违规收费查处力度等3项支持措施。做好就业保障工作方面,提出了大力推广和应用新职业、大力实施针对性培训、大力提升人力资源服务、大力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权益、大力帮扶困难灵活就业人员等5项支持措施。以及有关要求,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调度督导、强化舆论引导等3个方面,对各县区各有关部门提出工作要求。
精准帮扶的《实施意见》具有四大亮点:
引导劳务市场和零工市场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对运营管理规范、成效突出的劳务市场或零工市场,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30万元一次性补助”。
强化创业扶持。对入驻该市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水电费等补贴,减轻返乡创业企业运营负担。
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实施意见》提出,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根据收集发布的就业岗位数量、帮助重点群体就业人数等,由就业补助资金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给予支持。
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加强困难灵活就业人员的摸底排查和就业帮扶,按规定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灵活就业人员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灵活就业并缴纳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另外,该市在帮扶困难灵活就业人员方面采取了三方面扶持措施保障劳动者灵活就业,加大对困难灵活就业人员帮扶力度。
一是进一步规范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发放,对参保信息等申报材料从内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获取,简化办理流程,明确审批权限,提升经办效能;二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三是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服务行动,加强困难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帮扶,按规定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灵活就业人员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实施意见》印发后,该市重点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强化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依托各类招聘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活动,对各类用人单位、求职者开展常态化宣传;利用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平台,向全市法定劳动年龄内群众发放政策宣传短信160.8万余条;利用宣传短视频、淮南人社公众号、政府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政策宣传,推动政策推介广泛覆盖。
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依托技工院校、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载体,突出技工教育、社会培训、企业培养多种方式,积极构建适应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学习体系,2021年以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2023人。
开展专项服务行动。以“政策宣传落实全过程、公共就业服务全方位、重点群体托底全覆盖”为目标,市县区联动,组织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专项活动。以困难灵活就业人员、残疾人、脱贫人口、禁捕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为服务重点,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服务行动。
加强劳动关系协调,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权益。积极深入开展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工作,提升巩固集体合同建制率,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春季要约”活动。2021年度“春季要约”活动重点是围绕“保企业、保就业、保稳定、促和谐”协商主题,引导企业和职工同舟共济、共担责任、共渡难关,通过集体协商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本次要约活动共发出要约1308份,收到要约答复书1308份,涉及企业1962家,覆盖职工381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