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陈媛媛 记者 吴传贤) 近日,淮南市田家庵区法院泉山人民法庭审结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在判后答疑阶段,审判人员结合法理与情理,充分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和损失,向当事人释法明理,让原本火药味十足的对立双方切身感受到法院判决的公平正义。2021年1月18日,当事人双方到庭均明确表示服判息诉,被告主动履行案件款,让“纸上权利”变成“真金白银”。
原告张某欲开设一家母婴生活综合体验店,与被告周某签订《转租合同》,承租涉案房屋。原告张某为经营母婴店对涉案房屋进行装饰装修,采购安装相应设施设备。后因经营用途原因,涉案房屋无法正常使用,原告张某遂撤场并移交房屋,转租合同提前解除。2019年,原告张某诉至法院,诉请被告周某赔偿各项损失共计300万元。经当事人申请,本院依法委托评估鉴定机构对相关事项进行评估鉴定。为了提高司法效率,在较长的评估过程中,审判人员组织数次调解,终因原、被告双方主张金额差距过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开庭前,原告张某将诉讼请求由300万元变更为240万元。历经调解、评估、鉴定、开庭等多个阶段,该案于2020年12月30日公开宣判,判令被告一次性赔偿原告各项损失426170元。
判决后,审判人员围绕审判结果向当事人做好判后答疑和权利义务告知工作,并再一次耐心细致地做调解工作,消除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抵触情绪,双方当事人均对判决结果表示满意,被告在法庭主动将现金案件款交付于原告。自此,该案件矛盾被彻底化解,审判人员获得双方当事人连连点赞,让正确的司法理念和规则意识为当事人所理解和遵循,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执法办案的满意度。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从案件审判入手,将调解与释法明理工作贯穿案件全过程,既能引导当事人充分感受公平正义,对裁判文书心服口服,从根本上化解纠纷,又能敦促当事人积极履行义务,做到案结事了,减少进入强制执行案件数量,在审判前方配合执行部门共同解决执行难问题。该案成功宣判与自觉履行,是当事人服判息诉的具体表现,最大限度回应人民群众对案件审理的期待,达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