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鲍广东 记者 吴传贤) 淮南市寿县境内分布有瓦埠、隐贤、正阳关等3个历史古镇,均列入安徽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名录。近年来,寿县始终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全县古镇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
规划引领聚合力。牢固树立规划先行、规划至上理念,先后聘请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等高校,修编了《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寿县城市总体规划》《寿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进一步明晰古镇保护利用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按照“多规合一”试点编制的《寿县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严格执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对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范围界线,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划定。瓦埠、隐贤、正阳关3个古镇结合老街和古建筑分布及现状,分别编制了相应的古镇保护利用规划,通过对古镇范围内古建筑现状进行病害摸底排查,对急需修缮的古建筑形制、结构等进行登记造册,对破坏街区风貌的现代违章搭建进行拆除,对街区内的杆线等基础设施进行整治,分级、分类编制保护维修方案,力争每年修复5-7处濒危古建筑,最大限度延缓古建筑自然损毁和消亡。同时,淮南市人大已将《淮南市正阳关古镇保护条例》列入立法计划,推动全县古镇保护利用法制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大投入强动力。根据3个古镇历史建筑现状和文物保护实际需要,有规划、有计划地对全县145处各级各类历史建筑,特别是3个古镇的古建筑进行抢险加固和修缮。县财政一次性投入90万元,完成瓦埠镇拐角楼、裕兴商号,隐贤镇赵策住宅、老澡堂,正阳关镇淮安客栈等濒危古建筑修缮和抢险加固工程。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完成3个古镇5个旅游厕所建设和6个2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2019年初,寿州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将古镇保护利用纳入日常工作,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600万元补助资金(3个古镇等额配套)用于古镇保护利用工作,并及时印发《寿县古镇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谋划建立了2019-2021年古镇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库,共谋划项目20个,总投入达3685万元。目前,全县以寿州古城为核心、以千年古镇为支撑的保护利用格局初步形成。
保用结合添活力。瓦埠、隐贤、正阳关等3个古镇在完善总体保护规划,科学合理加强古镇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古镇自身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旅游价值,与《寿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无缝衔接,进一步组织编制、修订完善镇域旅游发展规划,探索让古镇“活”起来的方法路径。瓦埠镇抓住瓦埠湖大桥贯通和建设“江淮运河、百里画廊”机遇,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丰富旅游业态、挖掘地域特色,力争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正阳关镇在积极推进古镇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建设基础上,充分发挥正阳关抬阁肘阁等展演展示类非遗项目优势,通过举办特色产品交易会等形式,提升古镇知名度。隐贤镇仅2020年就投入510余万元,修缮了火神庙、程远山住宅,对老街周边道路进行了综合整治。县主管部门结合产业扶贫,扶持3个古镇发展种植、养殖、观光等特色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同时,不断加大古镇宣传推介力度,研究制定精品旅游线路,把游客引向古镇,力促做好“保用结合”的文章。
创新管理挖潜力。进一步明晰职责,建立健全古镇立体化保护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了县、乡(镇)、村、组四级保护网络。根据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工作总体部署,分年度制定了《寿县政府购买公益文化岗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全县聘用了23名文物保护员,并根据工作绩效一年一聘,使各级文保单位有了贴身“保姆”。瓦埠镇离退体老干部还自发成立了“老街保护理事会”,并自筹资金用于老街保护,在古镇保护和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严厉打击盗卖老街古建筑青石、汉砖、木构件等文物犯罪行为,通过文物保护员日常巡查等手段,对3个古镇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特别是老街和古建筑进行有效保护监管。每年都与乡镇签订《寿县文物保护工作责任书》,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古镇保护工作没有死角、不留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