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合肥 > 正文

李鸿章去世120周年,凤凰卫视专访安徽史学大咖

2021-12-06 11:57:03 来源:   编辑:殷艳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1年12月5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摄制组一行来到合肥市,就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相关话题,专访安徽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访谈过程中,翁飞博士为记者详细解读了李鸿章的内政外交生涯,包括李鸿章与袁世凯的关系,以及有关甲午战争、东北亚形势、朝鲜问题等。

今年适逢李鸿章去世120周年,在今天回顾当年他在外交上的成败得失,仍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附:访谈提纲

1、李鸿章是如何进入晚清外交体系的?他在晚清外交体系中的位置?

2、晚清外交体系是怎样的?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外交体系的冲击?

3、1894年东学党起义发生后,袁世凯力主出兵的思路及地缘政治原因是什么?李鸿章对赴朝鲜“戡乱”的判断是什么?

4、李鸿章对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实力的分析及提出的应对措施是怎样的?李鸿章提出的措施在朝中遭遇的反馈是什么?面对反馈,李鸿章如何应对?

5、甲午战后中国对袁世凯处理朝鲜问题的反思?以及对李鸿章外交政策的清算?当时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谁主张?依据是什么?朝廷最高层对朝鲜问题反思的态度是什么?这场反思的演变、走向、结果?

6、甲午战前,李鸿章对德国军事训练模式的推崇引入?他对德国整体军工教育的认识是如何得来的?李鸿章学习的具体举措是什么?

7、甲午战后,李鸿章手里的军权的分化转移是如何完成的?北洋系统内军事力量从李鸿章转移到袁世凯的过程是怎样的?

8、甲午战后,联俄制日策略为何由李鸿章主导?朝中为何会形成亲俄与亲日两派政治力量?两种力量之间的博弈斗争?联俄制日策略制定及实施效果、后续影响?

9、《中俄密约》签订的过程与细节?具体的内容?《中俄密约》是如何被人在新闻媒体爆出的?爆出后带来的政治影响?对于中俄关系以及中日、俄日关系的影响又是什么?

10、伊藤博文1898年访华的时机选择与过程考量?清廷为何在伊藤博文访华之际罢黜李鸿章?伊藤博文访华对于正在进行中的变法产生的影响?对于中日、中俄关系的影响?

11、李鸿章对维新变法的态度?其态度背后的认知?他对自己在晚清政治体系内所作为的评价?在整个百日维新过程中的作为又是什么?

12、李鸿章对义和团的态度与作为?

13、“东南互保”局面最终形成的原因?李鸿章与袁世凯在其中的作为?

14、李鸿章和袁世凯本人对于接班与代际更替的认识是怎样的?如何认识从李鸿章时代到袁世凯时代这种转变的深远意义?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