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合肥 > 正文

整草葽

2021-12-01 11:03:12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轮皎月挂在夜空,给大地铺上一层银辉。农家门前的晒谷场上堆着一垛稻草,一位老农坐在草垛边,双手不断地从草垛里抽出稻草;一位少年,手里摇着绞拐,边绞边后退,草绳如蚕茧吐丝,越吐越长。

这是童年记忆中在乡下整草绳的影像。其实这不是绳,因为绳由双股或多股绞成,而它只有一股,我们称它为草葽。

晚稻脱粒后的稻草晒干,用扬杈一层层堆叠在稻床上,形成蘑菇状或矮屋状草垛。忙完了地里的活儿,庄稼人便开始整草葽。先从草垛抱出一堆稻草,通常是糯稻草,比较柔顺。没有喷壶,就掬水泼洒,或者嘴里含一口清水,“噗!”地一声喷在稻草上。两三分钟后,稻草吸收水分变得柔软,就可以整草葽了。

短的草葽可以单人绞。先揪出一小股稻草,对折后右手捏住折头,不断地顺时针旋转,将这股稻草拧成绳,左手捏住草绳的另一头,不停地抽草。随着右手旋转绞动,左手抽取的稻草不断拧成绳,越抽越长。当草绳拧至手臂够不着的长度时,停止抽草,右手再拧几圈,使草葽更加结实。这样的一根草葽长度在一米五至一米八,一根根头尾理顺码好,每十根或二十根捆起来,就成了一捆草葽子。

这样的草葽子一般用于捆稻把、山柴、棉花秆、黄豆秆。打捆前,朝一捆草葽子上“噗”几口水,或者拿到水沟里呛一下,使草葽濡湿,增加柔韧度。取一根草葽铺在地上,将抱来的农作物秸秆拦腰堆在草葽上,目测这堆秸秆的“腰围”与草葽长度大致相当时,拿起草葽的一头往上一提,单膝跪在秸秆上压实,再拿起草葽的另一头,双手交替迭绞在一起用力收紧,再拧几道劲,往绷紧的葽绳里一插,庄稼就打成了捆,等待挑回晒场。

还有一种草葽子,整得很长,犹如织毛衣的毛线团,总长度可达好几百米。这样的草葽团子通常用来盖屋、织网防风。

整草葽团子需要两个人协作。那时候父亲坐在草垛前,负责抽草;我拿着绞拐,边绞边往后退。绞拐是“Z”形铁丝套上两截空心竹筒,形成曲柄摇杆机构,铁丝顶端弯成钩,钩住稻草。整草葽时,父亲先抽取几股稻草,我从绞钩逢中钩住稻草,摇转绞拐,稻草便绞成绳。父亲不断地抽取稻草,我不断地摇转绞拐,草绳越绞越长。当我退到稻床的另一头时,父亲停止添草,将草头打个结,在手中绕成团,然后将草团压在地上一边滚,一边绕,我跟着收紧的草绳慢慢走到父亲身边。父亲从绞钩上取出绳头,往草团里一插,再抽取稻草,绞下一根草葽。下一根草葽的草尾与上一根草葽的草头相接,越接越长,草葽团雪球似的越滚越大,甚至比稻箩还要粗壮,重达几十斤。

深秋翻盖草屋,草葽团子便派上了用场。屋面上铺着新盖的稻草,一人站在屋脊上,手里拿根长竹篙,篙头束着草葽团的草绳头,慢慢举起,草葽团便在地上一边打着滚,一边吐出草葽。将竹篙伸到屋脊的另一侧,在屋檐稻草上摩擦几下,退出草头,再将竹篙举回原处。站在斜靠屋檐梯子上的助手割断草绳,再在篙头束上新一根草葽,如此循环,草葽一道道铺在屋面,最后在檐口压上剖开的毛竹,将草葽头绑在毛竹上收紧,防止新铺的稻草被风吹散。

这些年来,种田实现了机械化,小洋楼取代了茅草房,草葽失去了用武之地,在农村几乎销声匿迹。

那天在一座农业生态园,我看到久违的草葽,感到格外亲切。农业生态园里的草葽绑在草坪里的木马上、稻草人上,犹如给它们穿上了毛线衣,乍一看以为是出土的兵马俑,透着几分古朴。此时的草葽完全褪去了原有的功能,仅起到装饰作用。但是,看一眼草葽的纹理,就会发现,草葽的精髓还在,农耕文明的气息还在,记忆里的乡愁还在,不曾走远……

安徽桐城 疏泽民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