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合肥 > 正文

浅析如何加强基层公安警务保障工作

2021-05-19 17:05:03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董艳芬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李同乐) 警务保障工作是公安机关充分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公安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基层公安民警履行职责、执法执勤的补给线和生命线。近年来,按照公安部“210工程”建设的战略部署,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实现了装备保障工作百花齐发、蓬勃发展的局面,有效提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笔者结合在基层基层公安机关工作的实际,就新形势下基层公安机关如何落实工作责任,做好警务保障工作浅谈一点体会。

一、当前基层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警力保障薄弱。

由于警力缺乏,基层公安机关民警面对繁重的工作,往往只能依靠加班来完成工作,民警的休息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常态化超负荷的繁重工作下,工作的高效优质难以保障。

(二)

受制于当前公车改革体制形势,警车同公务用车同等要求,实行“一刀切”,造成基层公安机关警车不够用,很难应对当前治安形势发展需要,胜任日益繁重的任务要求。

(三)

基层公安机关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以及越来越多的职能划分,给基层公安机关的房屋等硬件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受经费和技术限制,基层公安机关各种侦查、检测设备短缺,许多装备设计陈旧,科技含量低,无法适应当前的警务需求。

二、加强基层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方法,主动作为,夯实基层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基础。

基层公安机关夯实警务保障基础,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改变过去等、靠的惯性思路,化被动为主动,根据基层公安机关辖区实情,结合各项警务需求,在科学布局合理优化警力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警务装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积极按需向上级申请装备和相应的办公办案经费,落实经费保障,通过前瞻的科学保障,未雨绸缪的做好警务保障工作。同时,在基层公安机关内部办公办案经费的使用上,科学调整资源分配格局,有条件的向农村基层公安机关倾斜,增强警务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固强补弱。特别要在公车改革中,正确认识警务用车执法执勤的特殊性,需要特别对待,不能作为一般“车改”对象,适当考虑工作需要。同时,要加强警车管理,提升用车效率。

(二)问题导向,实战引领,以人为本推动警务保障实战化。

警务保障工作要服务实战,凸显实绩,在精准判断辖区治安形势下,以问题为导向,实战需求为引领,集中力量,找准重点,保障执法、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要牢固的确立以人为本的基层警务保障思路,所有的保障工作,以服务民警,为民警执法办案、服务群众做好保障工作为核心。在民警单警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执法记录仪的申领和采购上,既要保障基础数量,又要根据实战需求,充分考虑到损毁、过期等因素,及时淘汰科技含量低,便携度低,操作难度大的警务装备,根据民警接处警和办案需要,采购便携安全的警务装备,按标准配齐基本装备,备足备齐应急物资。通过结合实战,服务实战,让警务保障工作真正的服务民警执法工作,切实做好民警的后勤保障。

(三)完善内控,科学管理,切实提高基层公安机关警务保障的生命力。

强有力的警务保障,来源于科学的警务管理,基层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工作,应确立保障与管理并重原则,在经费、装备等有限的格局下,通过完善内控,提高装备管理和使用的水平;强化民警的培训,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对警务保障工作的监督;落实提高办案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及时性等内控措施,向管理要保障力,向管理要战斗力。通过加强对警用器械的保养维护,严格管理枪支弹药的使用与存放,结合基层公安机关的实际保障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将保障工作做到最优。

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以及广泛吸收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随着警务活动的升级,群众警务需求重心的变更,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基层公安机关警务保障管理工作的重心,切实提高基层公安机关警务保障的生命力。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