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罗燕 赵杰 张宇泽) 小青菜作为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深受市民的喜爱。可你知道吗?在合肥市周谷堆市场,这里的小青菜有超过一半都是来自肥东县桥头集镇。
桥头集镇又被称为山镇,在这里随处可见种植小青菜的蔬菜大棚,不仅面积大、产值高,还带动了上万人就业……
在外折腾多年回乡搞起种植
今年59岁的王和举是桥头集镇竹塘社区的一位种植大户,种植菜薹、生菜、茼蒿、小青菜、毛白菜等各种蔬菜。
老王可是个能人,在种菜之前,干过村支书、跑过运输、搞过建筑,用他自己的话说:“可谓是尝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
值得一提的是,王和举还是一名老党员,二十多年前,在做村干部的时候,他带着大家一起修路、挖塘,改变了村里的面貌。老王印象最深的,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当时是镇上的蚕桑办主任。“那时候村里有不少荒地,县里决定通过种桑养蚕的方式带领大家致富。刚开始,镇上桑树的面积是1200亩,最后不断扩大达到近万亩,形成了上万人种桑养蚕的热潮。”王和举回忆说。
进入二十一世纪,王和举离开了村子,开始跑起了运输,开着大货车到处跑,国内几乎跑遍了。“当时全是我一个人开车,没日没夜可辛苦了。有一年夏天,我开着车在路上,一会儿发动机坏了,一会儿又爆胎,反复了好几次。那一次彻底让我放弃了跑运输。”老王感慨地说。
紧接着,王和举又去北京做工程,当了包工头,一干又是5年……
经过在外的多年漂泊,2016年,王和举回到家乡搞起了种植。“自己年龄也大了,所以不想在外面折腾了,回到家里种种地安逸一点。”老王表示。
周谷堆市场一半小青菜来自山镇
400多亩的田地,王和举一个人自然难以打理,于是,他将田地承租了出去。在他的带领下,许多农户也纷纷加入了进来,甚至还有不少外地来的。来自霍邱的王守法2015年来到这里承包了十多亩地种植蔬菜,“这里蔬菜销售渠道多,比我们老家要方便,所以就过来了。”他这样说。几年下来,虽说辛苦,可老王一家的收入倒也不错,平均一年少说挣个一二十万。
像王守法这样的承包种植户,在村里有不少。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在蔬菜大棚里打工的百姓。在一个大棚里,65岁的罗法华正在将菜薹挖出后整齐地摆放在篮子里。“我一般早上七点就过来,中午回家休息,下午再来干活,一天多的时候能干到10个小时,有一百块钱的收入呢。”罗法华一边忙碌一边对记者说。
据了解,在桥头集镇,像王和举这样的种植户可有不少,其中,小青菜的种植规模最大,采摘后的小青菜源源不断运到合肥周谷堆市场。“我们的小青菜能占到周谷堆市场一半以上,主要集中在竹塘、大韩、山王等五个社区,占地面积约八千亩,年产值能达到四、五个亿,带动村民近两万人就业。”镇农办同志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