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陈彬彬 记者 胡昊) 近年来,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高山村立足村情实际,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特色产业,在形成产业规模效益的同时,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立足村情实际。根据小龙虾养殖技术易掌握、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将传统稻米生产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虾为稻增肥、除草、松土,稻为虾供饵、遮荫、避害,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循环农业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米和龙虾的产量品质。采用“稻虾共养”模式后预计每亩增收2500元左右。其中孙桂江户发展了20余亩稻虾田,年养殖收入达4万余元,固化脱贫成效明显。
借势市场引导。两年多前,小龙虾价格持续攀升,该镇利用龙虾价格高企,村民对稻虾养殖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意愿,全面激活养殖小龙虾产业发展动力,发展256户面积3192.5亩,带动18户贫困户发展生产。
能人示范带动。鼓励和引导村里丁兆林等大户进入小龙虾产业,引导散户与大户抱团取暖,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了“大户领头,散户参与,共担风险,产销一体”的稻虾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稻虾养殖由零敲碎打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转移。成立稻虾共作合作社5家,努力把“小品种”打造成“大产业”。
扶持保障发展。主动对接县农委水产养殖专家,建立小龙虾专业科技服务队伍,每年分别在4月份和6月份到村现场教学,推广龙虾水面养殖、“稻虾共养”等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扶持小龙虾产业发展。
打通销路渠道。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市场消费小龙虾能力受到限制。疫情防控期间,该村鼓励养虾村民站稳春季,冲刺秋季,利用湖北、湖南、江西等小龙虾主产区因汛期减产的因素,利用毗邻江苏市场优势,拓展渠道,减少环节,降低疫情影响。目前已经打开扬州、金湖水产市场。截至目前,累计销售9万余斤小龙虾,实现销售收入9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