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块激情和崛起的沃土。合安九高铁安庆西站正拔地而起,实现年内通车,6.39平方公里安庆高铁新区正在规划建设中,成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这是一方宜居和宜养的净土。宝龙山云烟袅袅,百鸟飞翔,万福河、谭桥河交相辉映,流水潺潺,滋养着两岸的人们,生生不息。
这是一处温馨和文明的乡土。好媳妇汪道改多年精心照顾植物人婆婆无怨无悔,在当地传为佳话。失去双手的孙得宝带着年幼女儿和年迈父母通过养羊脱贫致富,成为脱贫攻坚之星。
这就是怀宁县茶岭镇,如今,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两区两中心"要求,充分发挥茶岭区位优势,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地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一、党建引领 壮大经济 致力激发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茶岭镇年丰村,村两委望着100多亩蜜薯基地大片绿油油的藤苗,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喜不自禁。年丰村亦湖亦山,山场面积有1500余亩,今年在茶岭镇党委政府强力推动下,年丰村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向山场要效益。年丰村通过流转荒废山场资源,目标紧盯高收益的蜜薯种植,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蜜薯生长时间短收益快,每亩投资大概在1400元,蜜薯一年能栽种两季,每亩收益能达到6000元。有了蜜薯种植,赋闲在家的村民也有事可做,在家门口还能赚取务工收入。
今年,茶岭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功能,以产业为抓手,因地制宜在年丰、万福、茶岭和同形等4个村发展蜜薯种植960余亩,成立蜜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化种植,并与电商平台合作,破解销售难题。同时该镇在先锋、泉合和同形三村成立了茶岭镇宝龙山联合党委,以联合党委抱团形式发展蓝莓1000多亩,推行党委+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盈利分红、劳动力就地转移等措施,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实现村与村抱团发展。而且该镇创新党建模式,与高校加强党建合作,聘请高校专家指导各村打造"一村一品"或"一村两品",创名牌,走精品之路。
目前,茶岭镇发展蓝莓3000多亩,再生稻2000多亩,精养水面500多亩,蜜薯960多亩,油茶350余亩,实现全镇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少于20万元。
二、整治环境 美化乡村 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
年初,茶岭镇党委政府提出"乡村要振兴,环境必更新"的要求,必须彻底改变人居环境面貌,打造绿色茶岭,生态立镇。采取"多线多点"的布局:茶岭镇境内县道022、026和11个行政村主干道两边增加绿化带,铺草皮,植行道树,总长度30多公里,同时着力打造一个省级,二个市级和三个县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并整治54个自然村庄人居环境。通过镇内主干道拓宽、绿化提升和自然村庄整治等,达到天蓝、地净、水清、村美,一幅生态宜居、民风淳朴的高品质生活新画卷正在茶岭镇徐徐展开。
近年来,茶岭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河湖山林和谐共生发展之路,促进"林长制"长效化、常态化、保护青山绿水,助推林业高质量发展,森林面积1885.94公顷,森林蓄积量超过12.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2.27%。其中生态公益林9500多亩,桑葚、桃树、梨树和油茶等经济林4000多亩。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做到见缝插绿、拆旧建绿、宜林地段全部绿化,以护村林、风景林、休闲林等为主要树种进行绿化植被,建设森林村庄,全镇上下坚持护绿、增绿、管绿、用绿和活绿,郁郁葱葱的绿色已成为茶岭镇经济发展和生态宜居最动人的色彩。
三、综合治理 乡风文明 合力提升高品味人文。
着力构建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各村将重要事项纳入“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决策范围,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和《文明公约》等,村民通过皖事通"小微权力"监督管理平台了解村务信息,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了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健全法治示范村,把普法教育融入矛盾化解全过程,让群众办事依法、遇事讲法成为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
全力强化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依托中心村庄,配备娱乐健身器材,供群众休闲健身。建文化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满足村民的精神生活需要,放电影,看地方戏,跳广场舞,陶冶人们情操。该镇成立了茶岭镇羽路黄梅戏剧团,是全镇戏迷票友之家,坚持送戏下乡,唱振兴歌,自娱自乐,传承文化,镇拔河队和舞蹈队二朵兄妹奇葩,在县蓝莓文化旅游节活动中多次获奖。
聚力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儿女 好婆媳 好夫妻”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涌现出像三元村孙胜老板一样的"公益达人":为疫情、教育和孤寡老人献爱心。进一步培育文明新风,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近年来,茶岭镇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迸发新的活力,赶上即将开通的合安九高铁开往春天……(熊志伟 董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