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电子触控玻璃、TFT-LCD液晶基板玻璃和高强盖板玻璃、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世界最高光电转换率铜铟镓硒发电玻璃、世界首块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发展深海探测、航空航天、医药等领域关键无机非金属材料,攻克中国首支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空心玻璃微珠成功应用于“海马号”浮力材料制备......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里的各种“高精尖”玻璃,正向时代展示着它的技术与实力。
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蚌埠院”)是新中国第一批成立的国家级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00年加入中国建材集团并改制成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以蚌埠院为核心企业在北京注册成立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蚌埠院定位为中央应用研究院,以市场和技术为引领,成为支撑凯盛科技集团发展的重要研发和产业孵化平台。
2010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蚌埠院建设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蚌埠市成立。实验室瞄准玻璃技术国际前沿,紧密围绕高品质浮法玻璃、玻璃节能减排技术、玻璃功能膜材料设计和镀制技术、玻璃新材料、特种玻璃技术5个方向,开展前沿、共性、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为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步伐、推动我国浮法玻璃工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做出了显著贡献解决了玻璃领域多项技术难题,特别在电子信息显示用超薄玻璃、药用玻璃、特种粉体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1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代表性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11篇,EI收录2篇;制定国家标准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1项。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4名,形成了百名博士团队组成的“创新智库”,实现了中高级职称超八成、专业技术人员占七成的“创新梯队”,引领中国玻璃从“跟跑”到“领跑”。
除了提升平台的科研能力,面对蚌埠市高企培育认定工作后劲不足的困难局面,蚌埠院积极协调市税务、财政等部门争取支持,深入企业培育辅导高企申报,按照“求新求强”的发展战略,推动包括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大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高企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计划在2021年实现全年净增高企127家,超额完成全年增长100家的目标任务。
“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依托于蚌埠玻璃设计院的技术支撑和研发平台,各种高技术的玻璃材料投入生产应用。未来,蚌埠院将继续研发关键技术,冲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做好“时代答卷人”。
(陈士娣 记者 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