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正文

文明浸润 美丽江淮

2021-10-28 10:40:14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记者 徐越蔷)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环境更优美,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我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方向标,推深做实林长制、河长制、生态补偿制,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力度空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底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百里皖江”亮丽嫣然

长江经济带是生态廊道,也是黄金水道。我省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为重点,开展各类关联性、衍生性问题及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截至2020年,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率达96.2%,形成了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等一批整改亮点。突出抓好长江治污、治岸、治渔三件大事,聚焦“水清”“岸绿”“产业优”,推深做实关污源、纳统管、护物种、禁新建、建新绿、减存量、进园区、强机制。

监测显示,“十三五”期间,我省长江流域总体水质由良好好转为优,劣Ⅴ类断面实现清零。2020年,长江安徽段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流域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比2015年提高13.3个百分点,为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我省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干流水质持续保持为Ⅱ类。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创新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五年来,安徽省已形成了从环境保护“小环保”到生态环境“大环保”转变,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到90.1%,为历年来最高。

在碧水保卫战中,我省近年来重点推进城镇污染、农业农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业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治理等,划定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263个,划定率100%;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全省231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在净土保卫战中,完成安徽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成了涵盖1294个国控点位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为切实杜绝整改质量不过关问题,我省坚持从制度上扎牢整改不严不实的笼子。坚持举一反三,防止问题死灰复燃,在全省开展以“严整改、重质量、促转型”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强化问题摸底排查,聚焦12类问题,举一反三开展“大起底”“回头看”,排查出637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6个。

探索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度

安徽试点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度(以下简称“环境专项监督长制”),这是继林长制后,我省再次在全国率先首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制度改革。

环境专项监督长制以自然村、城市小区为基础,建立监督网格体系,着力打通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通过设立三级环境专项监督长和环境专项监督员,将环境监督基本单元最小化,进一步保障监管无盲区。

一批生态环保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我省全面启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暨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2021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集中开工滁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环巢湖生态与保护修复五期等重大项目。同时,我省牵头三省一市禁捕办签署《长三角地区联合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合作备忘录》,推进相关立法,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协同防范和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