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10月21日到22日,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现场推进会暨城管执法工作会在合肥召开。当前,合肥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截至9月底,全市已建成分类集中投放站点3242座,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根据规划,合肥将规划选址建设5座厨余垃圾处理厂,预计到2025年餐厨垃圾处理能力11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1700吨/日。
在本次会议上,合肥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合肥经验”。“合肥坚持以示范带动全面铺开,垃圾分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宣传教育引导,形成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居委协调、物业参与、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
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是垃圾分类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决定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成败。合肥坚持规划建设先行,末端引领前端,着力补齐硬件短板,协调推进前端中端后端建设,打造垃圾分类全系统,实现全程闭环。
在前端,合肥推进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全市计划建设标准化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站点4311座。截止9月底,全市已建成分类集中投放站点3242座 。
在中端,实行分类转运。其他垃圾和家庭厨余垃圾由区级负责进中转站,市级负责由中转站到末端处理厂的运输;餐厨垃圾实行公交化直运模式。
在后端,设施建设全面发力。新建600吨/日的蜀山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和800吨/日的肥西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已进入运行阶段,全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1600吨/日,基本满足近期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建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6座,处理规模达9000吨/日,形成多点布局、安全高效、经济环保、就近处理的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全利用处理体系,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
“垃圾分类的关键是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投放、分别处理。”该负责人表示,根据《合肥市餐饮及厨余垃圾、装修及大件垃圾处理设施规划选址方案》,在全市规划选址建设5座厨余垃圾处理厂。到2025年餐厨垃圾处理能力11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1700吨/日;远期到2035年,餐厨垃圾处理能力14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2100吨/日。(记者 于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