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1月30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省高院院长董开军在报告中透露,去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5577817件(含诉前调解案件331942件、涉诉信访案件18841件),同比上升15.2%;办结1556707件,同比上升16.4%。全省法院审判执行案件结案率98.3%,居全国法院第2位。生效判决服判息诉率98.2%。
危害疫情防控犯罪案件139件当庭宣判
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全省法院去年审结危害疫情防控等11类犯罪案件211件,当庭宣判139件,维护疫情防控社会秩序。准确适用不可抗力规则,审结因疫情引发的买卖、旅游、劳务等案件1754件,依法应对涉疫诉讼“冲击波”。统一开展“江淮风暴”执行助力复工复产行动、服务“六稳”“六保”专项执行行动,执结案件81095件,执行到位98.6亿元。
三年审结涉黑恶案件超前十年总和
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全省法院去年集中审判季攻坚,打好法律战,审结涉黑恶案件950件9071人,一审涉黑恶案件全部清结。
董开军说,坚持不拔高不降格,对2件指控涉黑、22件指控涉恶案件依法改变定性,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
同时,狠抓黑财执行,判决依法追缴、没收违法所得20.4亿元,判处财产刑21.3亿元,共执行到位39.7亿元,蚌埠法院在刘氏兄弟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一案中执行到位7.5亿元,16个市全部建立黑财实物上缴财政处置机制,努力实现黑财清底。
我省人民法院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三年全省法院共审结涉黑恶案件2227件,超过之前十年总和,一批民愤极大、社会影响极恶劣的黑恶势力土崩瓦解,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15773人涉醉酒驾驶、交通肇事、高空抛物等犯罪案件
始终保持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有力震慑,全省法院去年审结杀人、抢劫、绑架、重伤等犯罪案件641件781人,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293件1890人。依法严惩拐卖、性侵妇女儿童等犯罪,审结案件346件399人。审结利用网络实施赌博、传销、贩枪、套路贷等新型犯罪案件349件827人,净化网络空间。
严厉打击严重校园暴力、校园贷等犯罪,保护学生身心安全。严惩暴力伤医犯罪,依法对杀害医护人员罪犯卫敏执行死刑。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131件245人,保障老百姓生命健康。审结醉酒驾驶、交通肇事、高空抛物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15718件15773人,让安全与群众同行。
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下降15.9%
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全省法院去年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83次,应用刑事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办案35023件。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法院坚持优先特殊保护,对355名少年罪犯适用非监禁刑,回访帮教186人次,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下降15.9%。
坚持当赔则赔,全省法院去年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95件,依法救济权益受到损害的当事人。落实应救尽救,发放司法救助款6463.9万元,彰显司法关怀。
审结破产案件198件,帮助民营企业脱困重生
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法服务保障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省法院去年审结民商事案件692307件,同比上升2.9%;标的额2673.5亿元,同比上升20. 1%。
省高院联合省发改委等13家省直单位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审结破产案件198件,妥善审理徽铝公司破产案,帮助民营企业脱困重生。
一视同仁、平等保护,全省法院去年审结涉民营企业案件212607件,执结拖欠中小企业债务案件7328件、26.5亿元;健全涉企错案甄别纠正常态化机制,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当场立案率达98%,“家门口立案”成为现实
我省法院加快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人民法院十大诉讼服务信息平台,集成网上立案、评估鉴定等50项诉讼功能,三级法院全部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共网上立案136143件、网上调解360253次、网上送达302755次。
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立案率达98%。针对异地诉讼不便问题,推进跨域立案全覆盖,铜陵法院开通跨境立案功能,“家门口立案”成为现实。针对老年人等运用智能技术不便问题,增设特殊立案窗口。针对年底立案难问题,加强巡查督察,12月份立案数占全年的7.5%。
执行攻坚结案率居全国法院第2位
去年全省法院再掀“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新高潮。共受理执行案件391308件,执结387445件,结案率居全国法院第2位;执结标的额2155.7亿元,同比增长10.6%。
我省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85433 人次、限制高消费264045人次,限制乘坐飞机、动车、高铁284577人次,限制出境88人次,罚款867.4万元,拘留3468人次,判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590人,再次郑重宣示:裁判不是“白条”,正义不会缺席,法律不容亵渎。
记者 于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