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记者 沈娟娟)1月26日,合肥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0年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10045.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0和0.4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贡献四成多GDP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2.32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3579.51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6133.89亿元,增长3.0%。
“工业生产贡献突出,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合肥市统计局局长杨祥生介绍,2020年,合肥实现工业增加值2072.32亿元,同比增长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4.5%,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0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5和2.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25.1%、25.9%和29.4%。监测的269种产品产量中,有139种同比增长,增长面51.7%,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产量7.31亿块、增长11.7%,笔记本电脑3060.84万台、增长39.7%,汽车58.63万辆、增长30.5%,太阳能电池增长73.0%,智能手表增长40.1%。
新建5G基站超8000个
记者了解到,2020年,合肥市建设领域快速回升,内部结构持续优化。
据悉,合肥市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比前三季度加快2.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1%;战新产业投资增长9.3%。
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增长18.9%,新建5G基站超8000个,城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在建智能充电场站194座、智能充电设施1.2万个。
在社会领域方面,投资增长23.4%,其中教育设施投资增长27.2%、卫生投资增长24.1%。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0.6%
2020年,合肥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546.99亿元,同比下降0.6%;商品房销售面积1486.11万平方米,增长12.4%。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465.96亿元,增长9.5%,比前三季度加快5.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0年,合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3.76亿元,增长3.1%,比前三季度加快3.0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0和0.5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427.97亿元,下降1.6%;商品零售额4085.79亿元,增长3.6%。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
杨祥生告诉记者,2020年,合肥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83元,同比增长6.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8和1.2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2元,增长8.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和0.3个百分点。
在就业方面,合肥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1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年初的5.8%回落到12月的0.2%,全年累计上涨2.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下降1.3%。
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3.05万户
2020年,合肥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3.05万户,实有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10万户,达到113.89万户。
记者了解到,2020年,合肥市创新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2%,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5%、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28.5%、41.3%和31.7%。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13.82亿元,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上年的14.0%提高到15.6%;同比增长45.9%,连续11个月保持40%以上快速增长。
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26个协同创新平台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89户、创历史新高,总数达3328家。新增上市公司12家,其中科创板新增7家、居省会城市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