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安徽省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已经建科九周年了。科室从当初仅拥有一台简易CR及一台双排螺旋CT发展到拥有科研型能谱CT、3.0T MRI等一系列高端的现代化设备;由当时的手工登记、手写报告、算盘统计工作量的状况,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安徽省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2019年被评为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学科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回顾2011年底至2012年初,在安徽省肿瘤医院1号楼住院部大楼整体未投入使用的前提下,医学影像科在院领导支持下,董江宁主任带领下科室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成为首个入驻1号楼住院部并最先开诊的科室。2012年1月9日医院3.0T磁共振正式投入临床使用,标志着医学影像科正式开诊。
九年艰苦创业、九年铸就辉煌。在董江宁主任带领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大力培养各亚专科人才,安徽省肿瘤医院影像科人才梯队初步形成。回想当年影像科成立之初,仅有1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和技师、1名护士,科室人员不具有独立审核影像诊断报告的能力,同时科室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省级肿瘤医院的临床发展需求。通过9年来的大力培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科室现有医技护专业技术人员33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10名;医学硕士学位的各级医师14名,在读博士的医师2名,在读硕士的医师6名。安徽省肿瘤医院影像科亚专科建设取得成效,腹部肿瘤影像学、乳腺影像学、骨肌影像学、胸部影像学、泌尿生殖肿瘤影像学、头颈神经影像学等6个影像学亚专科在省内外初具影响力。
九年来,影像科业务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医学影像科在2011年度业务收入仅606万元,截至到2020年底工作量和业务收入是建科之初的15倍。职工的幸福指数显著上升,“做临床、搞科研、干事业”成为影像科主流文化。
九年来影像科的科研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省级和国家级课题6项;《能谱CT与磁共振分子与功能成像技术在体部肿瘤精准诊断中的应用》荣获2018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累计发表北大核心与SCI论文100余篇;主编影像学专著2部,参编国家研究生教材1部、其他影像学专著4部;林婷婷、韦超副主任医师等10人在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发言交流,董江宁教授、高飞与李乃玉副主任医师先后赴美欧著名大学的医学院访问学习和学术交流,并建立合作平台。
九年来,影像科教学工作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安徽省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等4所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近年来带教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生、住培生100余名,进修医生70余名,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定期举办“腹部和乳腺肿瘤影像学进展”国家级继教班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规范检查与诊断技术”等安徽省适宜技术暨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定期推出中国科大肿瘤影像读片公众号,努力担当自己的学术推广责任,为各级医院影像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安徽省肿瘤医院影像科九年来发展历程,临床业务快速发展,科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影像科从一个普通的学科发展成长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忆往昔,看今朝,安徽省肿瘤医院没有驻足在昨天的成绩中,影像科团队将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大新医学为指导,医教研同步发展”,秉承“以患者为中心、关注病人感受”的理念,以“领先的影像学技术、精细的影像学检查和精准的影像学诊断”为手段,全面开展肿瘤筛查、检出、诊断、鉴别、分期、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同时提供全身疾病综合影像学诊断服务,为广大省内外患者提供精准医学情报,为全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