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记者从“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726个,改造总建筑面积2055万平方米,共计8726栋,惠及居民26.18万人,人民群众的居住品质进一步提升。
“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
老旧小区改“旧”更“新”
在蜀山区的绿怡居小区内,多位业主纷纷表示,小区整治过后道路宽敞了、车位增加了300多个。记者了解到,绿怡居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主要整治内容有:完善小区内雨污水管网,建筑排水立管改造、道路停车位铺装、摊铺沥青、增加路灯监控、绿化园林、景观广场、内楼道粉刷、新增单元防盗门、增设宣传栏、标准垃圾桶,增加健身区、纳凉区。改造后的小区提升了生活品质,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改造试点机制日臻完善。
2019年,我市入列老旧小区改造国家级试点城市。结合改造实践,在“统筹协调、项目生成、资金共担、项目推进、长效管理、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存量资源整合利用”等9个方面机制的探索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
开工建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54部,其中,建成使用电梯111部,在建电梯143部,共惠及92个小区、200个楼栋、254个单元、2516户。通过方案审查待开工电梯39部。安医大宿舍小区建成已有20多年,八成以上为6、7层的多层住宅。住户大都是退休教师, 2018年11月率先在28栋、29 栋住宅楼完成“加梯”。
住房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五年来,合肥市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坚持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不断扩大公租房保障范围,各类住房困难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充分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黄金期”,多方争取和积极筹措棚户区改造资金,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0.3亿元,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1亿元;发行棚改专项债券99.9亿元。全市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3.09万套,棚户区改造刷新了城区面貌,提升和完善了城市功能,使棚户区群众的“忧”居变“优”居。
出台《合肥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公租房补贴标准由10元/月.平方米.人调整到18元/月.平方米.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公租房12.02万套,其中2020年纳入国家公租房保障计划922套。
全市首个市级投资建设的公租房——龙腾家园公租房(泰然居)紧邻合肥瑶海万达、地铁二号线,小区配套齐全,1214套公租房,用于保障本市户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本市户籍公租房家庭1047套,新就业、外来务工人员166套。
同时,为进一步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留才引才聚才。截止2020年12月市区规划的11个人才公寓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总用地面积68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户数7000余套。目前,已结构封顶66栋约4600套,其中1个项目已具备交付条件(经开区北区人才公寓),5个项目(高新区人才公寓等)进入后期收尾阶段。
(记者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