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余美娜 记者 胡昊) 近日,在滁州来安县水口镇河西村徐上组的席草厂,头扎布巾或戴草帽的妇女们正各自抱着一捆席草,仔细地筛掉边角料,动作熟练又轻盈。一位中年男子在一旁捆扎席草,准备装车运往南京。
“席草的经济价值很多,可用于制作草席、草帽等生活用品,亦可用于编织篮子、座垫等工艺品,原料需求量很大,镇里将闲置宅基地流转给我们,扩大了我们的储存空间,也促进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席草厂负责人苏正东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苏正东一直谋划着想办一个席草厂,主要为南京等周边地区的席草加工作坊提供原料,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厂房用地。水口镇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后,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建议将河西村徐上组约10多亩宅基地流转给席草厂。今年6月份,河西村集体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民意,最终与农户达成10年租赁期协议,村民每年获得租金近1万元,村集体每年也因此增加10余万元收益,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越走越开阔。
“现在村里有20多个人在席草厂务工,村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河西村党支部书记王道成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