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记者 胡昊) 12月23日上午,记者从滁州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查批准,将于2022年1月1日施行。
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滁州市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站稳全省第三。为了进一步总结固化成功经验,对标对表长三角,补齐补强短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从2020年初就开始动议和谋划《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立法工作。由于该立法项目涉及面广,而且在全省属首家,在全国也为数不多,可借鉴的样本少,工作难度大。为此,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同志对此高度重视,亲自谋划指导、带队到苏州学习考察,多次深入市属和县(市、区)重点企业调研,并邀请各类企业家和立法顾问参加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最后,经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研究,提出把《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立法作为市人大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的重头戏之一写入《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提请市委研定,并同步对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在更高坐标系中从法治层面为各类市场主体活动提供“硬核”护航。
《条例》共五章五十条,设置总则、商事服务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法治保障环境和附则。主要内容有:
优化商事服务环境。《条例》以破解市场主体面临的困境为出发点,对该市“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产业链链长制”“扶持资金惠企直达”等成熟的创新做法提出了固化和规范的要求,并对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重点作了制度安排。同时,《条例》还在省内首家以立法形式设立“滁州优化营商环境日”,努力为企业成长创造更加优越的保障条件。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条例》通过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创新政务服务方式,着力打造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重点落实“一门办理”“一网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等;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建设数字政务公共平台,实现资源优化融合、数据互认共享,促进和规范公共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深入推进 “多规合一”,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审批改革,落实区域评估改革;
优化法治保障环境。《条例》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原则,作出了以下规定:一是针对企业反映基层执法次数多、标准不一等突出问题,要求同一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原则上应当合并进行;二是针对市场主体最为关注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问题,要求有关部门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应当在所需要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三是针对“执行难”“企业破产案件审理难”等司法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条例》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应当与人民法院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财产查控和强制执行效率。同时,《条例》对加强营商环境的监督保障和违反《条例》的相关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法规的执行力。
《条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解决市场主体反映最为集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坚持复制先进经验补短板、激发动力强弱项、勇于担当求创新,以法治赋能“亭满意”,从法治层面为滁州各类市场主体活动提供护航,彰显了滁州市坚定不移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