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李佑胜 王梦怡 王超群 胡海波)2021年,马鞍山市含山县将围绕项目抢机遇、抓发展,绞尽脑汁谋项目,不遗余力跑项目,千方百计招项目,使出牛劲干项目,降下身段扶项目,坚决打赢项目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高站位谋篇布局
含山县紧盯国家产业政策,立足本地实际,找准发展结合点、民生契合点,聚焦工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民生等七大类项目,有针对性地谋篇布局。
含山县加快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汽车零部件、制冷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4个百亿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数字经济、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构建“1+4+N”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东承西接、双向融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巢马高铁、合芜高速改扩建进度,推进G329、G312和S213等国省干线改造提升,提速合宁高速第二通道项目前期。加快与上海金桥经开区合作,探索共建“园中园”。深化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领域合作共建,着眼一批民生项目,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焦文旅产业,计划组织实施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凌家滩考古研学文创小镇项目等23个县级重点旅游项目,运漕艺创小镇客厅项目、林海九天生态园等14个镇级重点旅游项目。
高标杆招大引强
含山县不断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理念,围绕“引上游、接下游、抓龙头、带配套”,紧抓沪苏浙项目“腾笼换鸟”、珠三角产业洗牌的战略契机,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深入开展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创新链等补链固链强链式招商,并建立招商项目预审决策机制,综合考虑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因素,科学决策项目落户,不断提高招大引强实效,放大项目“裂变”效应,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高水平创优环境
含山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优质跑道。深化亩均效益评价,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试行“标准地”改革,建立工业项目联合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率先推行重点项目信息化管理。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全力推进“减证便民”,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2.24个工作日、办事材料压缩至1.42个。每个项目都实施四级分层精准调度,依托重点工作专班,建立完善项目帮办机制,优化企业秘书代办服务,推动项目早转化早实施。
全力拼开局起步就冲刺
你追我赶,乘势而上。含山县各载体单位纷纷明确时间表、挂出作战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将项目攻坚抓紧、抓实、抓牢,因地制宜谋项目,全力以赴推进新建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筑牢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县经开区做好企业服务的“暖心人“
在持续招大引强的同时,当好服务企业的“暖心人“,进一步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园区。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力争全年引进高质量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重大项目2-3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赋权审批工作,做到审批事项不出园,及时就地解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行包容审慎执法;提升“企业秘书”服务水平,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搭建好技术共享平台,与海立对接协商,成立共享中心,发挥好海立高端检测设备共享作用。力争“十四五”经济开发区实现总产值50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增加值1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合力推进“5211”工程。
县发改委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
紧扣项目落地建设的关键环节,做好全流程跟踪服务,全力以赴推进新建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持续做好省市无缝对接,力争更多项目资金倾斜,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3亿元以上;积极争取归口部门支持,千方百计协调落实能源、电力等保障要素,全力做好南方水泥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南洋机电、杰峰电子等项目煤炭消费、产能置换工作,超前做好井利电子、可尔海思SPC板材等项目电力保障工作;强化重点项目乘数效应,加快推动90个省市重点项目,确保新开工项目32个以上,竣工项目18个以上,37个重点储备项目转化率达30%以上,全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以上。
县投资促进中心:聚力项目“谋、招、引、扶”
因地制宜谋项目:依托产业集聚,发挥绿色智能铸造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文旅、农业、服务业同步招商。探索“人才+技术+产业”融合招商模式,推动项目核心攻关、技术升级,培育经济增长点。
精准施策招项目:开展“区域+产业”招商、基金招商、合作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落实项目专班推进、任务共享分成、重大项目县级统筹机制,汇聚多方智慧,精准招引项目。
高位推动引项目:形成“一把手”招商、驻外招商、全员招商格局,增加招商频次,严格招商调度,加强招商考核,在全县营造“一切围绕项目转、铺天盖地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群策群力扶项目:通过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流程,落实“企业秘书”制度,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营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保障有力服务环境、方便快捷要素环境,加速招引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县科技局: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把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项目攻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以“科创+产业”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抢抓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机遇,成立县科创中心,强化与长三角科创平台对接交流。出台《含山县科技创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吸引更多高校、院所来含山发布科技成果、服务技术需求。发挥《含山县产学研合作奖励补助办法》作用,引导龙头骨干企业与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强强联合,面向产业创新需求,开展重大科技攻关,进行成果转移转化。
围绕智能装备、精密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努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县文旅体局:文化生态双赋能 全域旅游开新局
始终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紧抓“项目攻坚年”重要契机,加快完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
做好农旅、文旅、康旅、体旅等项目谋划,以凌家滩为龙头,以褒禅山、太湖山为支撑,以运漕古镇、太湖村、大渔滩湿地为补充,集聚连片开发华阳洞、古昭关和伍子胥古道,依托高铁站,打造南、北两大拳头旅游产品,突出讲好伍子胥、王安石、曹操等历史名人故事。同时,大力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含弓戏、含山民间扎彩、含山龙舟、运酒酿造技艺等非遗项目和文化体验活动,打响“研学含山、美食含山、乡居含山”三大品牌。
运漕镇:全力推进艺创特色小镇建设
运漕镇将聚焦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任务,全力创建运漕艺创特色小镇,努力擦亮“运漕古镇”名片。
与知名高校和专业团队合作,超前谋划和启动《运漕镇文化创意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围绕古镇保护并利用核心资源,发掘和提升游客体验,科学规划创意小镇产业聚集、基础设施、风貌改造、文化传承、商业复兴和休闲服务等内容,谋划漕川国际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小镇出入口、沿河风情街、渔港码头、传承徽商老字号等一揽子项目工程,实现“一线三区联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蓝图。发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品牌优势,构建艺术创意全产业链。按照4A级景区创建标准,全面提升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古镇旅游服务水平。以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契机,全力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环峰镇:聚力农村工作项目化 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环峰镇强化“全域项目化”思维,推进农村工作项目化,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抓得住、干得实、看得见”。
聚焦聚力产业兴旺,大抓现代农业项目。实施食品产业园提升行动,引进亿元以上食品加工投资项目2-3个,力争园区产值达到6亿元。实施“含山大米”区域品牌提升项目,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3.5万亩。实施绿色蔬菜供应基地项目,建设高标准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400亩。推进1.68亿元的天邦生态养猪生产基地项目,形成年出栏20万头的生产能力。继续加快实施褒山茶果园、三龙养羊、冬梅苗木、桥联锅巴等6大产业项目,全力推进2400亩茶果园项目,完成总投资670万元的褒山茶叶加工展示、刘武茶场改造项目。
聚焦聚力生态宜居,大抓环境美化项目。强力推进全域环境整治项目、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刘武大熊美丽乡村山水民宿项目。完善梅山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7000亩蔬菜、水稻、苗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林海九天生态园项目,启动和县林海公司规划的总投资5.9亿元、占地5000亩的林海九天生态园项目。
聚焦聚力民生保障,大抓基础提升项目。实施总投资3亿元的金河口灌区项目、实施投资1.2亿元的灾后重建水毁修复工程、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农村安全饮水改造提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