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今日走势分化,沪指全天维持震荡整理态势,最终微幅收涨0.02%,收报3225.12点;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强势上攻,深成指收涨1.39%,收报13420.96点;创业板指收涨1.98%,收报2708.39点。两市合计成交8124亿元,行业板块涨跌互现,白酒与家电板块强势领涨。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30.8亿元。
对于后市大盘走向,机构纷纷发表看法。
中信证券认为,外部欧美疫情反复的影响有限;内部基本面预期修正诱发的调仓接近尾声,科创板IPO对市场流动性压制的高点已过:预计11月A股将进入持续两个月的内外部扰动真空期,基本面持续改善将驱动增量资金入场,打破市场流动性弱平衡的格局,重启中期慢涨。配置上,延续对顺周期和低估值板块的推荐,主要包括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弱美元的有色金属和化工,受益于国内消费修复的酒店、白酒、家电、汽车、家居,以及绝对估值低的保险和银行。此外,建议继续关注“十四五”规划纲要落地催化的细分热点领域。
招商证券发布研报表示,进入2020年11月,我们预计市场将会震荡走高,继续冲击前期新高,主要原因在于三季报整体盈利改善明显,仍处在加速上行的过程中,落地后美国财政刺激计划可期,欧洲疫情反复后,也有望开启一轮新的刺激计划。国内货币政策短期内难以大幅收紧。部分低估值顺周期板块在业绩大幅改善后的估值有望提升,同时临近年底,市场有望持续向低估值顺周期方向调仓,使得权重指数将会有更好的表现。
海通策略发布2020年三季报点评认为,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优异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消费和科技,而周期类行业业绩较差。这是因为今年年初疫情爆发直接刺激了对医疗物资和服务的需求,疫情期间农产品和食品是必需消费品,同时隔离防控措施也刺激了信息经济大发展。而疫情期间居民出行受限,从而导致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等周期行业业绩恶化。进入三季度后,经济环境开始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已经逐步开展正常的经济生产活动,早周期行业业绩开始改善。按照这个逻辑推演,四季度后周期行业业绩有望继续改善,比如金融、地产等。
兴业证券展望11月,外部的不确定性,短期难消除,全球投资者呈现出强避险情绪,风险资产期情绪偏弱,整体市场养精蓄锐为主。但中长期看,国内“十四五”公报已发布,细则内容将逐步清晰,围绕“双循环”,外部的扰动较难影响国内积极向好的经济复苏,服务型消费逐步转好的特征,整体A股向好的局面也没改变。聚焦金融等低估值和经济复苏主线的配置价值,中长期聚焦科技与消费主线。周期制造,把握补库存,经济复苏主线,特别是当前处于库存周期底部区域的中游原材料、工业品,如汽车、造纸、机械等中游制造业,化工、建材、有色等中游原材料。
方正证券分析,随着经济逐渐恢复到潜在增长水平附近,逆周期调整政策框架演变为跨周期调节,总量政策在2021年继续放松的概率较小,估值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受限。市场节奏看,N型走势概率偏大,明年一季度前还是找机会为主,一二季度之交市场存在调整的压力。“双周期”配置框架:顺周期+科技。传统经济周期下包含经济复苏周期(推荐金融、有色)、地产后周期(家电、轻工、汽车)、补库存周期(机械、化工、建材),数字经济周期下包含新基建周期(5G、新能源)、产业升级周期(高端制造、国防军工、医药生物)、平台发展周期(物联网、云计算)。
中金公司指出,A股上市公司2020年三季报业绩已经基本披露完毕。全部A股/金融/非金融净利润第三季度增长17%/3%/30%(对比:2Q20增速-12%/-23%/1%),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增长-6%/-7%/-5%。行业方面重点关注业绩向好的三条主线:一是受益于经济向上修复、国内复工复产深化、国际商品价格反弹的中上游周期性行业业绩增速显著好转;二是产业景气度继续向好或有所抬升的新经济领域;三是部分泛消费行业业绩向好或继续维持稳健增长。非金融三季度利润率继续企稳回升,杠杆率中值持平略降,企业现金流仍在改善,库存水平仍在低位,资本开支增速继续抬升。往未来看,我们预计四季度A股盈利仍有望继续改善,明年增速或实现双位数以上增长。
广发证券表示,海外疫情反复下修欧美经济增长预期,但本轮欧洲“封国”力度相对较弱,生产和消费活动不至于完全停顿;近期欧洲央行释放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信号,由于美联储已划出“无限量宽松”的底线,因此我们判断3月全球流动性危机较难重现。
中泰证券认为,当下而言,市场调整可能尚有惯性,但已无需过度悲观。当前市场对长线资金更为友好,适合做远期布局。配置思路上,主要建议关注三个方向,一是竞争格局长期向好的行业龙头,尤其是硬科技与新消费领域,龙头公司在当前市场格局下流动性溢价更为明显;二是围绕十四五规划与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内循环与自主可控等新经济方向可能是短期发力点;三是叠加三季报与政策导向,部分小市值公司适合长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