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其中沪指收盘下跌0.06%,收报3217.53点;深成指下跌0.42%,收报12760.93点;创业板指下跌0.75%,收报2521.25点。市场成交量继续萎缩,两市合计成交仅有5402亿元,行业板块多数收跌,跌停股数量超过涨停股,煤炭板块崛起。北向资金今日小幅净卖出10.79亿元。
对于后市大盘走向,机构纷纷发表看法。
中信证券认为,外围扰动因素的风险释放已比较充分;流动性预期在短期紊乱后,将重新凝聚宽松共识;四季度的多重利好将逐步落定,市场将进入业绩改善和增量资金驱动的模式:9月下旬是市场情绪的低点,也是四季度行情的起点。配置上,建议强化对顺周期和高弹性品种的配置,继续聚焦3条主线:受益于弱美元、商品/能源涨价和全球经济预期修复的周期板块;受益于经济复苏和消费回暖的可选消费品种;绝对估值低且已经相对充分消化利空因素的金融板块。另外,可以开始配置调整已基本到位的科技龙头。同时,布局可能受益于“十四五”规划的主线。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指数再次接近下沿,不要让恐慌情绪遮蔽当前宝贵的赔率和胜率,珍惜每次回调机会,建议持股过节。海外市场的调整,是确认了在全球范围内由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的流动性扩张的行情告一段落;A股已预先演绎,海外冲击影响有限。北上配置结构转换:坚守科技,增配周期,不同风格微观交易结构压力分化。考虑胜率和赔率,首选科技和可选消费。科技成长仍是全年关键,短期中美预期不稳定,风险偏好下行将压制科技板块,但打造“内循环”下,科技的预期底有望提前出现,且此轮科技行情是尤其具备“盈利修复”特征的。把握可选消费,盈利端可选比必选更有可能超预期。利率上行预期挤压高估值板块,尤其是必选消费。风险偏好的抬升利好可选消费。推荐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酒店/家具/航空。
招商策略张夏团队发布投资策略周报,报告称随着疫情等不确定在10月逐渐落地,A股将会迎来四季度的决战季。从历史来看,四季度风格分化要明显强于前三个季度。偏低估值、价值和大盘风格整体略占上风。投资者会综合考虑经济和货币政策来进行风格调整,今年的四季度经济和货币政策的组合类似2006、2016、2012年,金融、周期、可选消费等顺经济周期相关的低估值板块可能会相对占优。
海通策略荀玉根等人认为,中期牛市3浪上涨趋势不变。最近一周市场下跌,成交量进一步萎缩,主要原因是国庆长假来临,大家对地缘政治、美股等因素有担忧,因此投资者倾向于持币观望。最近一周全部A股日成交额只有大约6000亿,和7月高点的1.7万多亿相比只有1/3,我们之前统计过牛市中调整结束时成交量大约较前期高点萎缩到30-40%,这次调整已近尾声。当前资金面和基本面向好的两大因素未变,因此牛市3浪上涨趋势不变。
太平洋证券认为,“节前效应”短期扰动,中期布局时机将现。市场仍处于震荡蓄力,破局曙光渐行渐近。欧洲二次疫情升温引发美元流动趋紧,情绪和资金博弈影响放大,致使大宗商品、新兴货币回调共振,但二次疫情经济冲击范围可控,无需过度担忧。A股面临中秋、国庆“节前”跨季资金考验,短期市场活跃度低迷,加剧高估值品种回调压力,市场风格趋于均衡。9月以来外资的持续流出和A股“抱团”股的明显回调或已反应流动性边际偏紧的悲观预期。虽然目前中美关系仍未明朗,但短期资金扰动过后,人民币升值空间打开将重新吸引外资回流A股,中长期经济稳步复苏、货币拐点未至的格局未变。目前市场已回调至区间震荡下沿,高估值品种估值水位也有所消化,市场中期布局时机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