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宣城市长安镇始终把握这一基点,在实践工作中积极作为,始终把真心实意为特殊家庭服务的理念贯穿到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千方百计解难题、办实事,竭诚为特殊家庭送温暖,不断提升为特殊家庭服务水平。为化解特殊家庭悲痛,筑牢心灵感化融合,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长安镇着力探索贴心、安民、促和谐的服务模式上下功夫,为人口和计生工作开辟了新路子。
一、建机构拓宽队伍,保服务功能长效运行
长安镇现有特殊家庭18户23人,其中60岁以上11人,入住养老院2人。在上门走访,摸清底数、查清实情、了解需求的基础上,为确保活动长期有序开展,成立特殊家庭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同时,招募各个院校的本地学生为志愿者,每1-2名志愿者援助1户家庭,实行服务人员联系造册登记制,以便及时联系为特殊家庭提供服务。
二、探索服务模式,解难题、办实事
长安镇紧紧围绕“失独”家庭群众想什么?有哪些困难?最需要的又是什么?作为重点难点工作抓紧不放,着力在服务模式求突破,提质量。创建双岗责任制度、志愿者微信群、发放帮扶联系卡、使特殊家庭情感上获得慰藉,困难上得到帮助,重新点燃了生活希望。
1.用亲情关怀催生希望。年纪71岁的胡立行老人逢人就动情地说:“镇村的协会工作人员真好,对我们非常关心照顾,不是亲情胜似亲情,每年春节、中秋节都送来慰问品及慰问金,帮打扫卫生、清理垃圾、陪同聊天、慰藉心理,激起我们的生活希望。”因老伴身体不好,村计生协会提供义工帮助,把老伴送去医院治疗康复,激起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老两口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2.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和心理咨询服务。每年为特殊家庭开展体检、健康知识讲座。镇卫生院为特殊家庭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优先提供治疗服务。定期为张士云、冯根德两位身患慢性病的老人,免费上门送药、随访治疗,申报药费补助;针对情绪心理失控,积极开展一对一心理帮扶解压活动。2019年,黄禹六因其儿子患疾病去世,家中负债累累,导致精神消沉,计生协会立即与卫生院医生先后对其进行多次心理辅导。通过心理辅导,焦虑、恐惧、胃痛等身体各种不适症状缓解,睡眠改善,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三、注重关爱建平台,提高服务质量求实效。
在实际工作中,长安镇想“失独”家庭所想,急“失独”家庭之急,用真情服务“失独”群众,引导他们迎接新的生活。
1.开展节日送祝福。计生协会相继在端午、中秋、元旦这些家人团聚的节日给老人送去温暖和祝福。在日常中把这些老人当父母敬,用儿女般的情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这些老人的心坎上。
2.开展参观活动。组织特殊家庭到各个景点参观。通过参观、心灵倾诉、聚餐等形式,在轻松的氛围里把内心的痛苦慢慢释放、疏散。在组织外出参观时,对年龄大的老人实行专人负责。
程龙帆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 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