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一袋10斤,一共100袋,总共1000斤!”12月4日,在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周家村村委会,贫困户周金福和村干部一道将装好的红薯清点好,放到村里准备的面包车里,即将送到订户手上。“这批红薯是县人社局按照市场价格爱心购买的,村里帮我送去,现在我手头又多了一笔收入了,感谢他们!”周金福乐呵呵地说。
周金福今年65岁,老两口身体不好,是该村2014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通过村里的帮扶脱了贫。为了增加收入,他们不等不靠,在家门口荒地上种植一些应季蔬菜和红薯补贴家用。如今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周金福的地里能产红薯3000多斤,但因为销路不畅,他望着红薯发了愁,不挖怕烂在地里,挖出来又担心不易储存,一旦卖不出去会烂掉,一家人的辛苦都要白费。“我家红薯皮薄、个儿大、滋味甘甜,按照往年的情况,很快就可以卖光,但由于自己身体不好,不能上街卖,已经挖出来的几千斤红薯只能堆在家里。”周金福说,那段时间他愁坏了,想着赔本处理都行。
周家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纷纷变身“销售员”,通过各种渠道帮助老周找销路。大家除了联系亲朋好友积极购买外,还与人社局、定埠港食堂等单位主动对接。几天下来,在爱心人士的热心帮助下,周金福家的2000多斤红薯找到了买家,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帮忙想办法,家里的红薯就要烂了,给你们一个大大的赞!”看着自家滞销的农产品卖出后,周金福激动地说。
“扶贫工作无小事,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我们义不容辞!”周家村党总支书记郑万富说,剩余1000斤的红薯,他们将多方联系月底前帮他们卖完,增加他们收入。
帮贫困户卖红薯是该镇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梅渚镇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和“民心组组通”包组长沉下身子、找准路子,想方设法出实策、办实事,为贫困户牵线搭桥,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增加收入,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和脱贫致富的希望。
余克俭 李伟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 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