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宣城市长安镇镇头村村民胡去香,今年83岁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半辈子,是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的见证者。
自从文化民生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家门口的综合文化站承载了太多人的精神生活,300多平米的镇综合文化站大楼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厅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每个村里还有专门的文化阵地,农家书屋藏书丰富,文化休闲广场场地大、设施新,并且都是免费向村民们开放的。
我们老一辈农村人没啥文化,想起以前带孙子的时候,只能带他去田间地头玩,农闲时就带去邻居家串串门,也没有条件让孩子早点接触文化教育。但是现在带小重孙就不一样了,村里的农家书屋,镇里的文化站都是可以给他知识教育的好去处,而且里面的工作人员都特别热情,主动热心的教小朋友识字、看图,看着小重孙快乐学习的模样,我真的特别高兴,天气好的时候我还可以带着小重孙去篮球场打打篮球,别看我今年80多岁了,身体还硬朗的很,不信我还可以投个篮给你看看。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还会经常询问我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真正把文化需求和供给实现有效对接。
每年县里还会举办送戏下乡和送电影下乡活动,都会来我们村,表演的节目都很贴进我们的生活,有极具特色的戏剧表演,也有幽默风趣的小品演出,展现出人们对日益美好生活的向往,给我们带来了难忘的视觉享受。镇里也会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演出活动,送春联、看画展,我几乎是场场不落。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村过年准备举办的广场舞表演取消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我还可惜了很久,就盼着疫情快点结束,大家还像以前一样,可以聚在广场上看看表演,聊聊家常,热闹极了。
文化民生工程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村民的生活方式,也使我们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单纯的围绕孩子和家庭,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娱乐活动和爱好,文化民生工程实施的成果也正在一步步惠及更多的普通百姓,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为我们老百姓谋福祉的“民心工程”啊。
章佳雯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 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