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天,我的穷亲戚老谢专门赶到丁家桥派出所,言辞恳切地邀请:“徐警官,明天我要搬家了,能住上新房,多亏你的帮助,明天一定得到我家喝杯乔迁喜酒。”
老谢名叫谢飞岳,今年63岁,是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李元村李元组居民,因妻子身体不好,孩子年幼,2014年设别为建档立卡为贫困户,2015年脱贫。根据组织安排,2017年,我与老谢家结对帮扶。
在党的脱贫政策关怀下,老谢家虽然脱贫,但是,初次见面还是让我心里酸酸的。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老谢家一直寄住在一处逼仄的废弃旧房子里,这处房子还是大集体时村里建的,老谢住所偏于一隅,因面积狭窄,来个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想接岳母到家里住几天,可是无处安身。住上自己的新房,一直是老谢的期盼。
为了让老谢的日子好起来,在落实政策扶贫的基础上,我想方设法为老谢家增收出谋划策,鼓励他养牛、养鸡、种油菜,农闲时要求他帮别人打零工。得知镇上招聘巡河员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就打电给他,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使他如愿谋得巡河员这份工作,这样,他每个月能增收六、七百元。去年,老谢的儿子终于大学毕业了,并且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老谢的家的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
日子好过了,老谢便想着改善住房条件。得知老谢的想法后,我和他掰着手指头一笔笔地算账,能省一分是一分。接着,又去找村镇协调宅基地,争取建房补助,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老谢联系砖瓦、水泥等建材。得知老谢家的情况后,建材商家也伸出了温暖之手,几乎以成本价向老谢提供建材,使得老谢的建房成本降低了不少。
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建,老谢家的三间半新瓦房终于竣工,还装上了自来水。看着梦寐以求的新房,老谢乐得合不拢嘴,连夸:“党的脱贫政策好,帮扶干部认真负责,我的日子越过越甜。有了新房,再也不愁岳母来没处住了。”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老谢脱贫,我虽然尽了点绵薄之力,但能为群众脱贫做点实事,我从心底里感到踏实。
徐天宝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 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