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市司法局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线,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建机制、抓重点、求突破、提实效,积极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五”“六五”普法先进城市,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含广德市)8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9个。普法工作连续8年在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群众满意率、参与率在全国文明城市第三方测评中始终保持在95%以上。
据宣城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陶群介绍,宣城市把普法责任压在各级主体的“肩膀上”,实现了普法工作“大合唱”。在全省率先发布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 将百余部法律法规作为常态化普法指标,项目化推进普法工作。该市法宣办明确了“3.8”“3.15”“6.26”“12.4”等37个重要普法节点,明确了市检察院、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45个重点普法单位,明确了“机关集中学法月”“扫黑除恶”“法惠三农”等47项重点普法任务。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结合工作职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法治宣传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引领作用。宣城市委、市政府将法治建设、法治宣传、依法行政纳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将法治建设纳入巡察内容,将领导干部述职述德述廉述法纳入法治政府建设,将社会公众法治意识纳入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同时,通过严格执行政府机关重大决策程序,坚决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及时、主动地转变和更新思想观念,实现从“一线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推动普法工作由“一家独唱”变成“齐声合唱”。
同时,宣城市把普法对象握在“手心里”,实现普法对象的“全覆盖”。建立领导干部学法考法、悟法用法常态化机制。市委、市政府连续6年组织开展“阳历年开年学法、农历年开年考法”的“机关集中学法月”活动,不断丰富领导干部学法内容,从最初的宪法、党章、行政法延伸到当下的传染病防治法、个人所得税法等; 不断创新考法形式,从“线下”学升级到“线上”学,再发展为全媒体学法和云端考法。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工作评议制度,每年有计划地评议市本级行政执法单位和授权、委托执法单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先后对市水务局、市林业局等多家单位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开展工作评议。围绕“美好生活·与法同行”主题,市县乡村四级依托“守法圆梦”“春风化雨”等六大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以案释法微宣讲749场、律师“一对一”帮扶2925人次、法治问卷调查19.74万人次、发放法治家庭教育读本27.33万份,培育最赞心动法治家庭100户、市级法治家庭标兵户1000户、县级法治家庭示范户10000户。
陶群说,宣城市把普法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实现普法渠道的“零距离”。推动“法”与“德”的融合。法治文化建设被纳入“法治宣城”和“文化强市”建设工作整体布局;谢朓、施闫章等历史名人,“井水不犯河水”“三贤山”等历史典故,宣州梅氏、绩溪章氏等家风家训中的法治元素被挖掘提炼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宣法扬德 护民兴城”的地域法治文化。设立起“金农法治家庭贷”,建立起法治家庭授信档案,先后发放贷款77.5万元,授信金额245万元,让崇法尚德成为现实红利。通过关注不同时期、不同行为、不同群众的普法需求,推动普法工作有机融入民心、民意、民情、民生。
推动全民普法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助力融媒体、新媒体平台,开展分众化、交互式法治宣传,切实增强实效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营造更加浓厚的法治氛围。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