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安徽广德市桃州镇万桂山社区广信东郡侧石及停车场翻新工程开标会在该镇小额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室召开,参加此次开标会议的投标人不是建筑企业,而是该镇的农村工匠。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本项目由农村工匠游春山以112500元报价中标。
“以前像我们这些农村泥瓦匠,根本没资质参加这样的项目招标,都是建筑企业转包给我们。现在我们可以直接竞标,省去了转包费用,工程质量也更有保证。”游春山说。
为了进一步放宽竞争主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2019年底,广德市尝试推行由镇村建设单位自主决策符合条件的农村工匠参与30万元以下的小微简易项目交易活动。该市各乡镇建立农村工匠库,具备施工设备及机具、具有独立完成承包项目且长期从事工程建筑活动、未被各级行政机关单位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将名单的农村工匠可提出申报,经过村(社区)预审和乡镇终审后,合格者方可入库。
为了更好地规范这项工作,乡镇方面与中标工匠签订协议,并向农村工匠收取不少于10万元的入库协议保证金,并鼓励办理建筑工程相关人身伤害意外险,降低安全、履约等风险。为保证工程质量,建立农村工匠考核机制,加强人员履约、施工过程、交易活动等工作的监管,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此外,各乡镇每年组织一次对入库农村工匠的培训,重点学习施工质量、安全防范等内容,切实提高农村工匠的职业道德、安全施工技能、管理水平的等各方面能力。
据广德数据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前村级工程均由建筑企业参与招投标,由于项目规模较小,企业在中标后,往往会转包给当地施工人员,因工程转包而引发的农村矛盾屡见不鲜,另外,转包后有时还会出现低资质或无资质施工等情况,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新政实施后,打通了资质与能力的‘壁垒’、创新了农村工程发包形式 ,减少了中间环节,使资金能更好用于工程本身,同时也提升了基层管理水平。
据介绍,目前广德市9个乡镇中,5个已顺利实施此项新政,2个完成前期准备,剩余乡镇预计年内落实。今年以来,该市共实施农村工匠项目83个,节资率达6.82%。(张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