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店村的秋天,是从稻田里铺开来的。结满稻穗的稻秆深深地弯下了腰,一眼是望不到边的金黄,机械来回穿梭,稻谷粒粒归仓。“之后是上水育虾苗,到了来年春夏就可以捕获小龙虾了。”陶店村贫困户余国清的丰收喜悦溢于言表。
稻虾连作,效益翻倍。近年来,和县善厚镇陶店村通过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逐渐形成以大东圩片区为核心的种养示范区,辐射全村30多个自然村的稻虾连作种养板块。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110户247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陶店村摘掉贫困“帽子”,正向着小康大步向前。
养虾有“稻”
陶店村位于滁河之畔,资源丰富,但还是被挂上了“贫困村”的牌子。究其原因,没有致富产业是关键。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才是脱贫之道。”在拓宽群众收入、增加集体经济来源上,村里定了这个调子。持续推进“金菜地”项目,入股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短短几年间,通过引项目、兴产业,陶店村完成了从“后进村”到“模范生”的嬗变。
“这边地处圩区,水系发达,农田连点成片,是个发展稻虾混养的好地方。”2015年,常年在外务工的张飞牵头创建了农业合作社,吸引了十多户农户加盟,承包农田2000余亩,稻虾混养面积达到500余亩,带动周边贫困户再就业,实现“抱团发展、协作共赢、勤劳致富”。
与此同时,通过“金融扶持、大户带动、能人帮扶”,顾湾自然村家家户户从事龙虾养殖,全村经济状况向好;产业扶贫政策引导,村集体与养殖大户合作申报“金稻渔”产业扶贫项目约2800亩……“稻虾连作”成为当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摘掉穷帽的特色主导产业。
出门有“路”
“现在好多了,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看这自来水,哗哗的,几年前我们就不用喝井水了”……百姓的心声是陶店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写照。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陶店村从群众最关心的道路硬化、沟渠修缮、吃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面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新建S328至金菜地道路、黄洼路、姜村路、大洋路等,一条条通村通组道路链接起一个个幸福新农家。
此外,从2017年到2019年,善厚镇发放危房改造资金300多万元,惠及全镇240多户家庭,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180户。
生活有“望”
人心在哪里,工作的方向和重心就在哪里。脱贫攻坚,抓住了人心,就抓住了重点。近年来,陶店村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八大工程”,精准推动“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政策到户到人。如今,陶店村脱贫群众的想法已经从“有吃有穿就行”转变为“吃得更健康、穿得更整洁”。
“生活好起来,村子也得靓起来。”在村“两委”的带动和党员率先垂范下,村民们开始积极投身到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经过不懈努力,陶店村正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想对策、找路子、办实事,增强村民自身‘造血’功能,拓宽村民产业发展路径,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红火。”陶店村党总支书记洪孟成说。(邓婷婷 翁超 周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