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通讯员 吴志龙)沿枞桐公路在枞阳县会宫老街道右拐有一条水泥路,朝东两里地,眼见一排排的蔬菜大棚,这里就是施学彪的生产基地。
“这片园子遇到了两次水灾,今年的水灾把我的元气伤狠子。”施学彪说的两次水灾,除了今年的白荡湖大洪水,上一次的是2016年,这两年圩口都破了,蔬菜基地遭遇灭顶之灾。我们来时,圩内涝水刚排干,长时间的洪水浸泡,严重损毁了园区的基础设施,一些大棚倒塌了,管道锈蚀烂掉,腐烂的农作物污泥满地,恶臭扑鼻。一道道褐色的洪水印痕像是恶魔的爪子,把一片美丽丰饶的蔬菜园糟蹋得遍地狼藉,让人不禁心疼。
站在园子进口,指着眼前的大棚,施学彪双手比划着,向我描述洪水受淹前的园区各品种蔬菜的分布情况,如数家珍,这棚是番茄,那棚是青椒,隔壁的是豆角……那时的蔬菜长得多好哦,真的是番茄攀在架上,西瓜挂在空中,草莓种在吊柜里——此刻,在他的眼前,复活了一园的绿色,一园的希望,我在静静地倾听着,秋风轻轻地吹来。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这片两百余亩的基地,原本满园绿色,今年收成真的是却打了“水漂”,这个秋天施学彪满眼忧伤。
“我算是从养殖业转型到种植业上的。”施学彪笑着说,他很健谈,面对我这个陌生的采访者,什么都说,没有顾虑。“在2014年时,看到有些良田撂荒了,觉得很可惜,那时国家刚好有政策扶持蔬菜生产,加上在上海做生鲜生意的亲戚支持,后来我跑到山东、武汉看看人家是怎么做大棚蔬菜的,铁了心后,就做这蔬菜瓜果种植——我的榈源公司当年就成立了。”
248亩耕地,田租每亩500元,建了100多座大棚,有联幢智能棚,有日光简易棚,一下子投进去800多万。黄瓜、番茄、草莓,各种应季的反季的都有,施学彪将公司取名农业科技公司,他主动和县里农业专家对接,生产的蔬菜是绿色食品,2015年就拿到了绿色食品证书,他种的菜就是有机菜、放心菜。
2015年,县里一位农业专家来他基地,聊天中无意说起本土的枞阳大萝卜濒临灭绝,过去一提到枞阳大萝卜,典型的特点就是“皮薄色白晶亮,大小形状似鸭梨,生吃脆嫩味甜”。而现在就连老百姓种植的萝卜种子都变异了,因为萝卜属十字花科,花粉传播广,种子纯度难保证。
那年,他们跑遍了县内17个乡镇,找到了400多株与原枞阳萝卜相似度很高的单株作为母种。接下来,对萝卜进行了重新种植,用丝网对种株进行封闭,避免花粉散播,保证种子的纯度。
随后几年,施学彪进行了大规模复种,同时继续开展保种提纯项目。为了提高种子的纯度,找到最佳的种植时间,施学彪已经尝试种植了4期萝卜,发现有1期品质最接近原生态的枞阳大萝卜,这让他觉到很有自豪感。
“抢救”出来的枞阳大萝卜上市后,却自带缺陷,比如外形不好看,鸭梨般大小,有些还外表裂开。为了寻找枞阳大萝卜的“好”,自2018年起,他先后跑省农科院,跑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带着样品,找这些检测机构,检测枞阳大萝卜到底有哪些特质,“你还别说,枞阳大萝卜还真的争气——微量元素锌硒比正常的高3-6倍,钙高6倍,植物蛋白高达7倍。”说起这个数据他满眼冒光,神采飞扬。
拿到这权威检测报告,施学彪踌躇满志,他跑到河南新乡,考察萝卜深加工技术,挖掘枞阳萝卜的历史文化渊源,要凸显它的文化价值,要找出萝卜之外的东西——附加值。
年底,施学彪小试牛刀,找到铜陵一家公司,合作试生产一批萝卜条,一整套生产工艺下来,10斤新鲜萝卜只能生产1斤干品,去除人工机械等成本,一季下来没有赚头,还白搭了一车萝卜。这条路走不通,他又想办法报名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红十字系统众筹扶贫大赛,并顺利地参加了中部赛区安徽省级赛,让枞阳大萝卜出现在京东金融APP等京东数科旗下各渠道平台,通过电商销售枞阳大萝卜。然而新鲜萝卜水分高,保鲜和保质期很短,同时大萝卜确有空心的,这些都直接影响枞阳大萝卜的市场销售。
谈到枞阳大萝卜的前景,施学彪用了“奢侈的想法”:开发枞阳大萝卜系列产品,如研发萝卜汁饮料、加工萝卜丝,提高枞阳大萝卜的附加值,解决保鲜和保质期瓶颈问题。他说自己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如何得到市场认可、消费者认可,萝卜产业、产品定位尚未明确,亟待敲定。
其实,在施学彪的背后,也有一批人在支持支撑着他。有各级领导,也有技术员,有他家人,也有合作者。镇村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进行大棚蔬菜种植,县里以项目方式介入基地的萝卜育种保种,市里“四白”(白姜、白茶、白牡丹、白萝卜)名特优农产品里就有大萝卜一席之地,省科协已将其作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向国家申报,省园艺学会在榈源公司基地建立学会服务站,所有这些,都在致力将大萝卜品牌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