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王彬家住在宿州市泗县屏山镇彭鲍村,和妻子育有一个5岁的女儿,一家人生活幸福和谐。后来,妻子不幸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常年卧床不起后,王彬就成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里里外外都只能依靠他一人。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王彬就从被窝里起来,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洗衣,做饭,喂鸡,洗碗筷……忙完这些繁杂琐碎的家务事的时候,他打来了一盆温水,轻轻地唤醒妻子,帮她洗漱、喂饭,然后帮妻子换个舒服些的姿势继续休息。然后,他就去附近的工地上班。下班回到家后,王彬第一时间去田地里浇水、杀虫、锄地。为了减少生活开支,他在自家田地里种了满满的蔬菜。即使一天的工作让自己疲惫不堪,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给妻子洗澡擦身,只为了让妻子能舒服一些。家庭繁琐事情,他做得井井有条。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10年有余,王彬十年如一日的陪伴,从未放弃过。
王彬每次等麦子收完,就带着妻子到大城市寻医问药,每次都满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每每都带回一大包的药,看着妻子像“药罐子”一样,王彬既心疼妻子又难过,每晚在黑夜中独自落泪。尽管生活如此艰难,王彬从没有想过要孩子放弃读书和放弃为妻子治病,有一次女儿提出不读书,要出去工作帮家里分担负担。他坚定地跟孩子说:“你不读书,以后日子会过得更难。学费的事,你就不用担心了。”王彬总是这样,再苦再难,也从没想过放弃他的妻子或者委屈孩子,只会自己咬牙坚持,把每一分钱都节省下来,为的是让他们过得更好。
每当他知道孩子有想要的东西,他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满足孩子,每当有能帮助妻子身体恢复的东西或药,他都尽可能去买不管多贵,尽管这可能需要他省吃俭用很长时间。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王彬如此坚持呢?很多人不解地问:“你花那么多钱来医治你妻子,这样划得来吗?”王彬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听到孩子们放学回家有一声妈妈叫,我就觉得划得来。如果她不在了,这还是个家吗?”
在全县脱贫攻坚的政策背景下,王彬一家经过精准识别纳入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发放低保金、残疾补贴、母羊两只、教育扶贫等各项帮扶措施,再加上他靠着自己的勤劳,又在家办起了养殖产业,现在养了36只山羊,产业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大了,家庭收入也越来越多。“那些年都挺过来了,现在孩子上大学了,妻子的病也好了,居住条件改善了,家里的产业发展也有了基础,这几年有了好政策扶持、很多好人的帮扶,我们更有信心发展产业增收,相信以后会更好。”王彬这样说道。(贺微微 鲍彩凤 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记者 禹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