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宿州 > 正文

灵璧县:姚山村特色产业拔“穷根”

2020-05-13 20:12:53 来源:   编辑:志强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宿州市灵璧县娄庄镇姚山村是皖北地区的一个偏远贫困村,全村有耕地15612亩,人口1162户、5166人,其中贫困户171户、644人,“人多、地多、贫困户多、产业基础薄弱”,贫困群众大多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更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找准“穷根”谋思路

找准“穷根”才能“对症下药”,可如何让贫困户获得收益,实现脱贫目标呢?这是摆在村扶贫干部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横亘在姚山村脱贫攻坚之路上的的首道难关。

“一季麦子一季玉米的传统耕种模式,已不能满足全村广大群众的脱贫需求,必须要向土地要效益,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

2017年5月,姚山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戴安君到任伊始,就和村“两委”干部们一次次的走村串户、走访群众,并多次到周边地市考察取经,同时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最终把目标瞄准到发展中药材特色种植产业上。

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村民心中的疑问也开始一一得到解决。经村扶贫干部们和亳州某药企多次恳谈考察并最终达成定点合作,从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再到订单回购,药企为当地村民提供“保姆式”全程驻村种销服务,有效降低农民种植风险。

“转变多年固有的生产理念,并非易事。为此,我带头种植白术、丹参等药材220亩,收益可观。”时任姚山村总支委员、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任的陈其圣带头“吃螃蟹”,当年率先在自已的家庭农场改种中草药,为身边村民树立榜样。

2016年12月,灵璧县政府出台有关特色种植奖补政策,规定连片种植中药材等相关特色产业10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任,符合条件的将当年每亩给予奖补500元。这一重大扶贫奖补政策一经宣传,更为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再施下了一颗“定心丸”。

2017年11月起,“姚山村千亩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土地流转、深耕和种苗栽种步骤很快完成,并逐步摸索形成“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首批32余村民和贫困户通过加入3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当年种植白芷、白术等中药材894亩,一跃成为全县最大规模的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

论“身价”,中药材高于小麦等传统农作物数倍,但其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为此,村组干部们多方争取县水利部门支持,帮助姚山村因地制宜,兴修水利设施,在基地内修桥8座、开挖疏浚沟渠6条,有效保障了中药材基地的灌溉和防涝。为解决项目前期土地流转费用不足等实际问题,村第一书记戴安君还自掏腰包5万元钱,作为村农业合作社项目启动资金。

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开心的笑容开始每天洋溢在村民和贫困户们的脸上。

创新机制促发展

“忙着呢陈大姐,今天耪多少地了?”

“哈,来了啊戴书记!现在天气不冷不热的,正好干活,晌午就能把这节地耪到头”

“哦,那工资都能按时领到手吧?”

“放心吧戴书记!最多半个月把这框地耪完就给我们结算工资!”

4月8日一大早,姚山村第一书记戴安君就来到村里的“中药材特色种植扶贫基地”,查看今年开春新种下的240亩白术、白芷生长情况,并和正在基地里给中药材秧苗锄草“耪地”的群众聊起了家常。

正和戴书记说话的“陈大姐”名叫陈翠兰,是村里的一名贫困户,今年58岁。村里的药材基地今年二月中旬刚刚种下240亩药材,全年需要四遍锄草,而她这已经是在锄第二遍了。

陈大姐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她每天能耪一亩地,这240亩地她们20人要连续12天才能耪一遍,每人每天80块钱工资,12天就是960块钱,全年耪4遍就是3840块钱,再加上平时还要在药材基地里施肥、喷药、采收,她们每人每年能挣到工资至少5000块钱以上!

“每次干完活都按时给我结算工资,还不耽误平时照顾家里,不出门打工我照样拿工资!”陈大姐开心的说。

目前,姚山村“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自2017年建立以来,已逐步实现“一地生四金”的联贫带贫机制:

土地流转生租金——种植合作社流转贫困群户土地,为100余名群众常年带来每亩800元的土地租金。

基地务工挣薪金——吸纳80余名群众在基地内务工,其中长期务工贫困户40名,每年创务工收入人均5000元以上。

入股分红分股金——引导20户贫困群众通过“户贷社管合作发展”的“一自三合”金融扶贫模式,在基地入股小额信贷发展资金80万元,通过参与种植、利益联结,实现每年保底分红6%以上;村集体入股各类自有资金60万元,每年带来村集体收入6万元。

产业发展得现金——3家中药材合作社常年带动30余户村民和贫困户,通过在基地内种植白术、白芷等中药材,实现亩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仅2018年全村就带动123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西瓜、花生等特色种植1000亩以上,根据品种不同每亩分别给予400-1000元特色种植补贴,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合作社订单收购等“政策补丁”,让贫困户想种、敢种、会种,当年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受益参与人群占全村贫困户的70%以上。

产业兴旺引“梦圆”

“思路一变天地宽”。正是这一发展观念和思路的转变,为姚山村的脱贫攻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更激发了全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三年来,全村新发展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3家,带动就业100余人,吸纳20户村民种植食用菌21亩,年产松茸、平菇等食用菌50余吨,产品取得“三品一标”认证,出口日韩俄等国;先后有63人被评为“脱贫示范户”“姚山好人”等荣誉,3名贫困户还被评为“宿州好人”和“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8名贫困户先后被《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扶贫》杂志和《安徽日报》《安徽卫视》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全村产业发展、扶贫扶志等扶贫工作成果被各类市级以上媒体(含网媒)报道90次以上。

目前,全村特色产业已实现中药材、食用菌种植“一村双品”,全村95%以上的贫困家庭掌握并正实施至少一种特色种养业技术和项目,30%以上农户加入各类种养业专业合作社,全村大部分群众正逐步实现自己的产业“脱贫梦”、“致富梦”;村扶贫工厂已带动82名贫困群众实现“居家就业梦”,人均年工资收入1万元以上,全村近半数贫困户家庭受益;建成村级光伏电站5座710KW、年创收益近30万元……2019年底,全村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三年前的不足2000元稳步跃升到8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也从三年前的“零”稳定实现6项收入50万元,步入全市“第一方阵”,并被市、县委组织部列为全镇唯一中央和省重点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培强扶优”村。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三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指引下,姚山村坚持特色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咬住目标、紧盯不放,2017年成功实现整村出列,2019年底实现全村户户脱贫。“脏乱差”多年的贫困村正日渐蝶变为十里八乡声名在外的“富裕村”、全县观摩的“样板村”、领跑全县的全省“美丽乡村”。

(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记者 禹志强)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4-21 10:25:00 德国联盟党提名拉舍特为总理候选人
德国联盟党提名拉舍特为总理候选人
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20日宣布,阿明·拉舍特将作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参加德国联邦议院选举。联盟党是执政联盟...[详细]
2021-04-21 10:25:00 德国联盟党提名拉舍特为总理候选人
德国联盟党提名拉舍特为总理候选人
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20日宣布,阿明·拉舍特将作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参加德国联邦议院选举。联盟党是执政联盟...[详细]
2021-04-21 09:52:04 五一假期机票预订火热
五一假期机票预订火热
“五一”假期点燃了旅客们的出行热情,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升温,“补偿式”出游使得机票预订火热。[详细]
2021-04-21 09:48:54 安徽赛艇 全国冠军赛收获两冠
安徽赛艇 全国冠军赛收获两冠
安徽选手发挥出色,获得2枚金牌。[详细]
2021-04-20 17:01:05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花样开展古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花样开展古诗诵读活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传承经典,以诗文浸润童心,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从课后...[详细]
2021-04-20 16:37:08 “童心向党生,非遗始传承” 合肥
“童心向党生,非遗始传承”   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于4月15日下午在...[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