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自疫情爆发以来,地处淮海战役主战场的宿州市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闻令而动,精心组织,细化措施,靠前指挥,一线作战,积极组织全区广大退役军人投入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退役军人们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敢打硬仗”优良作风,以“若有战,召必回”的气概与担当,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众志成城,日夜坚守,筑起一道道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在抗疫战斗中退役军人舍小家顾大局,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义无反顾地做一名“逆行者”,用责任和担当递交了一份份合格答卷,书写了一页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成立组织,雷厉风行 1月25日上午,区委区政府召开抗击疫情动员会以后,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当日中午就向局班子以及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传达会议精神,动员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抗击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当日下午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全志就带领班子成员到包保的社区——南园社区居委会进行工作对接,及时进入“角色”,全员进入工作状态,全面打响抗击疫情阻击战。
率先发声,主动作为 为发挥退役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仗”优势,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全区退役军人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区退役军人自觉主动投入战疫一线,为打赢抗疫阻击战作出应有的贡献。倡议书发出后,全区各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各村(居)迅速向全区退役军人传达,各条战线上的退役军人积极响应,立即加入抗疫大军,成为战疫战场上最耀眼的主力军。
倾情捐助,彰显担当 随着抗疫工作的全面开展,武汉抗疫主战场的进展牵动着广大退役军人的心。1月28日,罗刚2019年刚刚政府安置工作的退役军人,率先发起向疫区捐款活动,短短二三天时间,这些刚刚参加工作,经济并不富裕的退役军人就捐款2万多元。退役军人捐款助力武汉的消息被《安徽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退伍军人率先捐款驰援武汉的消息在广大退役军人中引起强烈反响,随后,转业志愿兵、越战老兵、越战伤残老兵纷纷加入捐款行列。尤为感人的是7名越战伤残老兵,很多人生活较为困难,有的已经退休,有的丧失劳动能力,靠政府补助生活,但是他们始终关心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每人从微薄的退休金捐出1000元支持抗疫。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兵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退色,退伍不退志的军人本色。
点面结合 全面发力。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各乡镇街道退役军人工作站工作人员,在区当地政府和区局指导下,义无反顾的站在抗疫第一线。各站点工作人员不但要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坚守在自己卡、点,同时还要动员、组织广大退役军人开展工作。为了确保每个优抚对象在疫情时的安全,他们对重点防护人员每天进行电话或上门访问,及时解决疫情防护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根据信息采集数据,随时掌握退役军人战疫状况。工作站变身动员和服务退役军人、军属的疫情防控的前哨站和战疫最前沿,在各自的战场上发挥着组织、协调和主力军作用,在埇桥区城乡到处都有退役军人不畏艰险,日夜坚守,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蒿沟乡退役军人工作站的马冠军亲人去世,没有请过一天假,坚守在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退役军人和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无私奉献 家国情怀 在昔日淮海战役主战场的埇桥区,历来就有“最后一粒粮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服”的优良传统。在战“疫”中,广大退役军人发扬支前精神,有钱捐钱,有物捐物。退伍老兵褚家国捐助5000多元的食品送给战役一线的工作人员,刘军委、陈伟等58名退役军人在已经捐款助力武汉抗疫后,再次购买5800多元的酒精、方便食品送给坚守在隔离区的社区人员和风雨无阻战斗在疏导交通战线上交通警察。退役军人,宿州市建生设备公司老板方齐,购买价值近6万元的燃气灶和抽油烟机,送到60多个战斗在抗疫一线和优抚对象家里,鼓励和支持他们战胜困难勇气和信心。时村镇的退伍军人一次向所在的镇政府捐赠口罩12000只,助力战疫。截止2月26日,全区有30多名退役军人先后捐献抗疫物资,价值20余万元
英勇逆行 驰援武汉 人心系武汉,驰援武汉成为埇桥区广大退役军人的心声。2019年刚刚转业到埇桥区祁县镇的士官王久强,在部队是一名军医,曾经参加非洲南苏丹的救援工作。为了帮助武汉渡过难关,王久强决定驰援武汉,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递交请战书,通过协调,王久强被批准到武汉参加救助工作。
战疫一线,做无畏的“守护人”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就向全区退役军人发出倡议,号召全区退役军人自觉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保家卫国战役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政府的召唤,全区退役军人纷纷义无反顾地投入抗击疫情战斗中。在埇桥区抗疫战场上,最艰苦的地方有退役军人坚守,最危险的区域有退役军人守护,在工作最需要的时刻有退役军人逆行的的身影。自疫情爆发以来,地处皖北的宿州市气温大多在0度上下,很多退役军人主动要求在夜晚值守,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最美“守夜人”。新冠肺炎隔离点,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然而,区卫计委部队转业干部周永军和朱仙镇医院退役军人廖恒学,在埇桥区一个隔离点甘做“逆行者”,不离不弃,坚守在隔离点,受到广泛好评。
战疫“父子兵” 显风采 疫情无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但是在这场上也检验着人性和信仰。在千千万万战疫勇士中,退役军人无疑是最响亮的称呼,他们用奉献和担当诠释退役军人的风采。自2月6日中午起,宿州市埇桥区一对父子为值守在抗击疫情一线人员送去热腾腾的饭菜,这暖心的一幕不仅给值守人员带来温暖,更增强了干部群众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这一对父子,分别的父亲共产党员、退役士兵宁宗志和现役军人正在军校就读的儿子宁宏博。春节期间宁宏博休假回到宿州市,遇见这次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疫情。面对全城人民纷纷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的激情和付出,父子俩商议准备为抗击疫情做些事情,在得知附近社区的几个小区值守人员中午吃饭是难题,宁宗志决定为值守人员免费送午餐。自2月6日起,父子俩开始每天都给都要为四、五个小区的值守人员送去十五、六份盒饭以及牛奶、水果等,并决定坚持到彻底打赢抗击疫情的战争。像宁宗志父子一样默默无闻为战疫无私奉献的不胜枚举,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曲助力战疫的退役军人的赞歌。
关爱战“疫”,温暖送“疫”线。自抗击疫情阻击战开展以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号召全区退役军人投身抗击疫情战场的同时,全体干部职工奔赴各自包保的街道和社区,日夜奋战在战“疫”第一线,书写一页页退役军人系统干部职工身先士卒,敢于担当新篇章。埇桥区战疫进入攻坚时刻,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刘全志等一行,带着3000只口罩,50箱桶面,分别对南园社区、汴河小区、现代嘉园、南苑新村小区、河畔一号等小区进行慰问,重点了解退役军人在战 “疫”工作的情况,为退役军人和其团队助力,提升士气,此举温暖了干部职工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典型引领 激发正能量 一名退役军人就是一面旗帜,广大退役军人用青春和付出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区局及时搜集整理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给予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埇桥区退役军人向武汉捐款二万元》、《埇桥区转业志愿兵踊跃捐款战疫情》、《埇桥区参战老兵捐款战疫情》、《城市里的守夜人》、《抗疫一线,隔离点的“守护人”》《亲人去世,他依然坚守在战疫一线》、《埇桥区为转业士官驰援武汉壮行》等新闻被《人民日报—数字安徽》、《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安在线》《宿州新闻网》、《宿州电视台》国家级、省、市、区媒体上发表。其中《埇桥区退役军人向武汉捐款二万元》、《埇桥区转业志愿兵踊跃捐款战疫情》被《学习强国》转发,为树立埇桥区退役军人形象,提供了鲜活的典型事例。有5篇新闻稿件被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网站发表,展现了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和成就,被上级领导和同志纷纷点赞。
据统计,自抗击疫情战“疫”以来,截止2月28日,全区用2200多名战斗在战疫一线,近千名退役军人捐款捐物,合计捐款20万元,捐献物资折合人民币15多万元。
( 曹杰 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记者 禹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