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未老先“花”应引起重视

2020-12-02 09:23:41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父子也有“远”“近” 王恒/漫画

“几乎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正饱受老花眼的折磨。”近日,《爱尔眼科睛新Lens手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数据统计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口,有老视问题人群达3.9亿,占中国总人口数近三成。40岁以上超九成视近困难。该共识将为老花手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精准性、规范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11月30日《工人日报》)

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晶状体类似其中的调焦装置,当晶状体逐渐衰老,调节光线的能力减弱,出现视力下降、视近困难时,就是我们俗称的老花眼,即老视。众所周知,人一旦患上“老花眼”,就会视力模糊,视近困难。然而,如今却是人未老眼先衰,人未老却老视,这“未老先花”现象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它关系到眼健康的大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正是3C数位的多屏时代,民众近距离用眼的机会和需求都大幅增加,加速眼睛老化速度,临床才30多岁就有老花症状的人越来越不稀奇!据《40岁以上职场人群视近困难发生率及全程视力重要性调研报告》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近距离阅读困难。调研还证实,约86%的受访者愿意通过多样化的矫治方法改善视近困难这一现状,而不是单纯依赖老花镜。

专家指出,虽然老花人数众多,但大部分人对老花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般不会因为老花问题而主动寻医,常见做法是选择不配戴或随意配戴老花镜,结果导致老花眼佩戴眼镜的度数加深。

关爱眼健康,预防未老先“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一方面应加强眼保健知识普及,引导人们科学用眼,注意个人眼卫生,上网、看手机等要注意眼休息,做好眼保健操。另一方面公众应加强自我保护,一旦发现有老花眼,应到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科学配戴眼镜,有的还可以通过手术矫正。总之,减少“老花眼的折磨”,应多些社会关爱,让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也是全民健康的应有之义。

汪代华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