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坐上高铁游中国

2020-11-26 09:06:43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国庆中秋双节黄金周,在“学习强国”中有一档专栏节目——坐着高铁看中国,8位央视记者跨越8条高速铁路,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跨越祖国万水千山。跟随记者们一路的探索,我也感受着新时代祖国发展的巨变。

在“学习强国”中游览一结束,我和老伴马上订票——我们要坐着高铁去北京!从我所在的城市到北京,有300多公里路程,70多分钟就到了,既快又舒适。坐在飞驰的火车上,我不由得心生感慨,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些火车上的陈年往事。

1982年我头一回坐火车,而且还不是“绿皮”客车,是黑色的闷罐——运兵的专列,车厢角落还散落着些许麦粒。火车没有窗也没有灯,座位就是各自的背包,跑起来风很大,门必须紧闭,“方便”时更是不方便。从沧州到张家口用了6个多小时,但什么都看不到,下了火车耳朵里 “咣当咣当”响了两三天,躺在床上还觉得忽忽悠悠的。

第二次坐火车是从张家口到蚌埠,我考上了那里的军校。那是第一次真正的坐火车,绿皮火车。那火车虽又旧又破,但坐上去竟有些激动,因为我“坐一回火车”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军校毕业我留在蚌埠,在那儿结婚生子。而我和妻子双方的父母都在河北老家,坐火车便成了常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打工人流如潮似海。到了春运高峰,火车上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而探亲往返往往都在春运高峰,我带妻携子,只能拱手作揖央求车上的人打开车窗,把妻子先托进去,再递进孩子和行李,然后自己扒住车窗,一个“双立臂”爬进车里。虽然勉强上了火车,可车厢里插不下脚,行李架上堆积如山,连座位底下都躺着人。没办法,我只能怀抱孩子 “金鸡独立”。绿皮车,我简直坐怵了!

看如今,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建设如火如荼,铁路交通早已四通八达,我们老家的小县城就有三个火车站。电话、网络购票方便快捷,坐动车、高铁出行,省时又舒适。车厢清洁卫生,夏有空调冬有暖气,乘务员服务热情周到,坐火车成了一种享受。

坐着高铁看中国,既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也是一场心灵的旅程。中国铁路日新月异的背后,正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高铁向前,中国向前!

河北石家庄 刘明礼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