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不能让工伤“先行支付”形同虚设

2020-11-10 08:56:4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社会保险法》,职工所在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不过现实中,遭遇工伤的职工申请先行支付时并不顺畅,困难重重。(11月9日《工人日报》)

工伤劳动者享受工伤“先行支付”难在哪儿?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没有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没有可操作的标准和流程等,这使得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一度被搁浅。

工伤“先行支付”不应该“形同虚设”,更不能慢腾腾。一则,需要配套政策的更加完善。比如现实中,有的地方以缺少实施细则为由拒绝劳动者的申请。对此,如何弥补法规政策短板亟待引起重视。唯有劳动者、用工单位、相关社保机构等有规可循,才能避免工伤“先行支付”落实不力。所以,完善相关实施细则亟待引起重视。

二则,积极尝试建立工伤保险预支付制度。不必讳言,职业病诊断有一个过程,有的职工鉴定工伤后,原来的工作单位已经解散,这时就特别需要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救济。于此,专家建议建立工伤保险预支付制度,就值得重视并积极尝试。唯有让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绿色通道”畅通起来,劳动者的权益才会更有保障。

三则,也需要利用好法律的力量。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承担起监督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惩治制度运行过程中各种违法行为的责任;另一方面,诚如此前媒体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从法院执行到实施先行支付制度之间的程序、办法,切实解决工伤职工保障兑现的“梗阻”问题,这同样有助于提升工伤“先行支付”效率。

此外,涉事职工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某种意义上讲,先行支付制度是工伤劳动者保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工伤劳动者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正因为如此,先行支付制度赋予了工伤劳动者法定权利。于此,工伤劳动者应该认清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唯有更多的工伤劳动者知晓这一制度,申请执行这一制度,才能让维权之路更畅通。

杨玉龙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