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校外“小饭桌”可走“正规军”模式

2020-11-03 09:14:59 来源:《半月谈》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午没时间管、学校又没食堂,相当一部分城市上班族会选择校外午托班保障孩子吃饭、午休。多年来,藏匿在城区街头巷尾的一张张“小饭桌”成了不少孩子放学后的主要去处。但由于普遍无证无照、行业鱼龙混杂、食品安全风险高等,校外“小饭桌”饱受诟病。而离了这些“小饭桌”,不少家长工作日托管孩子又极为不便。争议之下,到底该如何管?

校外“小饭桌”的出现,实际上是填补了学校食堂的空缺,并满足了家长托管需求,如果“一刀切”全部取缔“小饭桌”,仍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这也是“小饭桌”打而不绝的根本原因。

虽然面对管理者的打压,“小饭桌”一度销声匿迹,但并未彻底消失,只不过改头换面,潜藏在居民楼、商住楼里去了,接送孩子时也更为隐秘。而且,受到监管打击的影响,“小饭桌”数量减少,处于供不应求,导致收费提高,家长的经济负担增加,部分孩子找不到托管,亦面临吃饭难、午休难的现实困窘。

由此可见,与其“一刀切”全部取缔“小饭桌”,不如正视家长和孩子的现实需求,对校外“小饭桌”采取规范化管理,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服务质量标准,促进“小饭桌”走向“正规军”模式。如此,监管部门有章可循,对“小饭桌”依规管理,给其办理经营执照,要求符合卫生条件、消防安全,通过标准来倒逼从业者规范经营,保障饭菜质量、托管安全,满足家长和孩子的现实需求。

目前,校外“小饭桌”涉及教育、食药监、卫健等部门,处于“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因此,应以食品安全、孩子人身安全为主导,落实“小饭桌”的对口监管部门,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归属,实现制度化管理,确保“小饭桌”有序治理。进而通过制度化监管,促进“小饭桌”良性竞争、优胜劣汰,进一步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让家长和孩子都放心。

上一篇:镜头里的记忆
下一篇:又到栀子黄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