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地域造就的建筑风范亦如是。北方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对于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有别、内外之分的观念意识很浓,从院落和房屋的布局中都讲究等级、讲究中轴对称。而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自古经济发达,人稠地少,所以形成了面积小、进深大,并且顺应地形的住宅和院落形式。
无论是北方旷野的大气聚得的殿堂楼阁,还是江南水乡的柔情孕育出的清幽院落,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都自有她独特的魅力。
从气爽似秋走到四季如春;从高楼殿宇移步到青瓦小院;从故宫回还至古徽州;目光穿梭间,才能看见不一样的人间绝色。
你爱气势如虹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故宫里生活居住,对全国实行统治。故宫的红墙琉璃瓦,不知是多少人的心之所向。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的气魄宏伟,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我愿柔情似水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是独属于徽派建筑的风情。
徽派建筑最初源于古徽州,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她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她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和其他建筑不同,徽派建筑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她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徽派建筑讲究规格礼数,官商亦有别。除脱富丽堂皇的徽商巨贾之家外,小户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致与讲究。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中,民居、祠堂和牌坊是她最为骄傲的特点,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跟我一起,听古徽州的巷陌妮侬
俊俏秀丽,灵秀多姿的黄山,承载着千变万化,一如中国画中的黑与白,无限的空间中,承载着无限丰富的变幻。坐落黄山的徽派建筑作品之中,早已有闻名在外的西递与宏村,道尽了徽派建筑的神韵与风采。
如今,这两位“前辈”之间,一处风华正茂的徽派建筑——黄山书画小镇,拔地而起。她传承前辈们胸怀的柔情与故事,和现代元素碰撞在一起,走出一条别样又精彩的道路。黄山中国书画小镇以徽派建筑和徽州文化为本源,浸染了悠久的中国书画艺术文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现出别具一格的清净自然,禅意幽幽。
古镇的夜景灯光,点亮青瓦白墙的商业长廊;重现的坊巷格局,拾起烟火气十足的邻里温情;书画连廊串联,停留下人们匆匆而行的脚步。
夜幕降临后的黄山中国书画小镇,古街古巷流光溢彩、桥边河畔人头攒动,人在小镇游,光影伴相随,这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古徽州形象:浪漫、唯美、亲切。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黄山中国书画小镇的万般风情,正为每一个流连其间的你而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