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
你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你证明有一种叫做大爱的公益,
你实践有一种叫做希望的工程;
你把爱你的心升华,
你让你的爱心远行;
爱人者,人恒爱,
敬人者,人恒敬!

1997 年“六一”,苏明娟在合肥参加活动时留影
27年前,一张“我要上学”的黑白照片让世人记住了那双漂亮的大眼睛,也记住了这个美丽的女孩苏明娟。她所代表的千万个农村贫困儿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此后,苏明娟与“大眼睛”紧紧绑在一起,她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成为了希望工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受益者;如今,她投身公益事业,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当选为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常委。
她,正沿着公益爱心路阔步前行。
“大眼睛”闻名全国
1991年,《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先生在安徽金寨拍摄的一张主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引发社会各界对于农村失学儿童的关注。
1983年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时年8 岁的苏明娟,在金寨县张湾小学读一年级。她手握铅笔头、两只大眼睛对求知充满渴望,这张黑白竖图,捕捉了她抬头看黑板的瞬间,镜头下那双眼睛又大又亮。人们从此习惯叫她“大眼睛”。这张照片后来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识,她也成为了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
1997年,苏明娟成为最小的人民大会堂里的与会代表,会后,她被选举为团中央候补委员;2002 年,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2005年,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现任分行团委副书记;2007年6月23日,成为北京奥运会安徽赛会志愿者招募形象大使。
2017年12月15日,“大眼睛”重回公众视线。她在共青团安徽省第14次代表大会上当选安徽省团委副书记(兼职)。从山村出来的孩子到“副厅级干部”,这种人生逆袭让人津津乐道。实际上,苏明娟只是兼职团委副书记,既没有行政级别,也不领取报酬。她的工资由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发放,平时上班在原单位,不需要每天去团省委“打卡”上班,而是要在某些活动里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其中。

1996年,时年12岁的苏明娟在家门口写寒假作业
“助学基金”爱心远播
2018年6月12日下午,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兼职 ) 苏明娟来到合肥市省青基会、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专程办理成立“苏明娟助学基金”的相关手续。
“我是希望工程形象大使,同时也是希望工程受助生。现在我有了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我想拿出家庭积蓄三万元设立‘苏明娟助学基金’专门用于资助优秀困难大学新生。我自己是公益的受益者,感觉践行公益,帮助更多的人是我的使命与责任。”

1997 年“六一”,苏明娟与班主任张丽老师从合肥乘火车前往首都北京参加庆祝活动时合影
目前, “苏明娟助学基金”运用到全省范围内。现在处于起步阶段,资金不太多,如果以后基金的规模做大的话,将会放眼全国,资助国内有需要的孩子。苏明娟说,从自己开始上学到现在,一直在做公益活动。在公益之路上,苏明娟感觉个人力量非常有限,所以呼吁大家一起来做公益。

1997年秋季开学,升入中学的苏明娟与同学们在一起
当选兼职团安徽省委副书记以来,苏明娟努力做到一个带头、榜样的作用。所以她经过认真思考后,成立这个基金,行动起来快,大家也能看得见。据她介绍,该项基金成立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有很多单位和个人联系要求加入。比如她所在的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以及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就明确表示要加入进来。

2002年,苏明娟在上海参加公益演出时与青年志愿者合影并立志加入
谈及今后,苏明娟希望这个基金可以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参与;她也希望把这个亮丽的公益名片保持下去,同时也希望她的公益印象,一直延续。

2004年暑期,苏明娟回到家乡金寨县,结对资助小学三年级学生陈思
安徽首个团中央常委
2018 年 6 月 29 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在当日下午召开的共青团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苏明娟当选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这是安徽省第一个团中央常委。

2017年12月,共青团安徽省委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
据苏明娟介绍,团的十八大代表有1500多名,我们安徽代表50名。盛会开幕时,习近平总书记与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激动人心、鼓舞人心,所有的代表都很激动。作为代表,苏明娟想到的是要把团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好、贯彻落实好。

苏明娟写给《安徽画报》的题词
苏明娟表示,团的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希望工程,说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工程到2019年就已经成立30周年了,这30年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在我国教育发展不是很完善的时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让非常贫困的学生可以走进校园、接受教育,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苏明娟接受《安徽画报》记者专访
苏明娟说,希望工程每年都会邀请她参加公益活动,而她只要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都会积极参与。
知恩图报幸福人生
苏明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从一九九几年到现在,一直和拍摄“大眼睛”的解海龙老师保持着联系。解老师也很关注苏明娟,她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解老师都会发来文字问候;每到逢年过节、生日等特别的日子,苏明娟都会通过打电话或者发信息,给解老师送去祝福。在苏明娟的眼里,解老师就像一个长辈一样,关注着许多个“苏明娟”。“他的相机里,有几千个我这样的孩子”。

苏明娟和解海龙的合影
苏明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孩子今年9月份将上小学一年级。但是苏明娟比较低调,一般不带家人在公众面前亮相,目前只有解海龙老师拍过她的全家福。
无独有偶。傅军作为《安徽青年报》摄影记者,用镜头见证了“大眼睛”苏明娟的成长。从1996年春节第一次采访苏明娟,一直到2002年苏明娟上大学前,每次去金寨采访,苏明娟见到傅军时总是高兴地称呼“傅叔叔好!”直到2002年暑期,18 岁的苏明娟作为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回到家乡金寨进行社会实践,途中,苏明娟笑着对傅军说:“小时候喊你‘傅叔叔’,现在喊你‘傅大哥’吧。”傅军说:“行啊!你长大了嘛!”

1996 年,苏明娟和傅军的合影
是的,苏明娟已然长大了,成熟了,作为回报,她会沿着爱心之路继续前行。、
后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希望工程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苏明娟是我省希望工程的一个缩影,我们采访她,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我省希望工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安徽希望工程事业于1990年拉开序幕,同年 5 月,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金寨县希望小学在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落成。中国青基会官方网站显示,从1990年10月发起实施开始,至2017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40.4亿元,资助困难学生 574.8 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9814所。
记者:晓君 周卫星 马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