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汤山:产业落地,乡村“活”起来了

2020-04-26 10:57:24 来源:中安在线   编辑:刘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往里面走,包厢里有位子。”黄泥墙、木头桩搭建的小院子古色古香,土灶上炕着锅巴,香味直往鼻里钻。 4月21日中午,在巢湖市郊的一家土菜馆里,服务员王春丽正招呼客人就坐点餐。这里是巢湖市半汤街道汤山村,而在游客眼里,却有另外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三瓜公社”。

“以前,村里人都出去打工了,更别提有人过来玩了。 ”趁着起菜的空闲,记者和王春丽攀谈起来,“变化太大咯!原来村里主要种花生、水稻,收入不高,夏天一旱,水稻收成就更差了,所以,不少人直接抛荒、出门谋生。 ”穿着统一的工作服,现在,王春丽是“三瓜公社”的一名员工,“我文化水平不高,原来在外面务工,也干差不多的工作。现在每个月固定工资有三四千元,虽然相比在外面时差一些,但是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不错! ”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主引擎。 2015年,“三瓜公社”项目在汤山村落地,让这个空心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景点。 “汤山村下面的几个自然村,我们做了不同定位,东洼村现在叫冬瓜村,主打民俗体验;大奎村即南瓜村卖农产品;倪黄村即西瓜村,按照‘一户一特’重新设计成农家乐和民宿客栈,解决游客餐宿需求,带动村民创业致富。 ”“三瓜公社”执行社长张建斌介绍说,目前,“三瓜公社”90%以上的员工都是本地村民和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600万人次。

曾经闲置的土地,也重新释放活力。在近邻东洼村的一片高地上,游人不多,部分芍药已经开花。张建斌往东洼村的另一边指了指:“那里地势平坦,原先也是耕地。土地流转后,我们统一管理,现在有四五百亩的田地,在不同时节,种植花生等农特产。 ”张建斌说,“三瓜公社”不仅是乡村旅游目的地,更是一个农村电商品牌,这些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农业与旅游结合发展的电商发展新模式,如今汤山村的发展已辐射到周围村庄。据了解,半汤地区已有温泉鱼、温泉黄豆等100余种特色产品,成立三瓜公社花生专业合作社、山里邻居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山里人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个产业合作社,并与三瓜公社电商平台建立联系机制,开展订单式农业运作,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记者彭园园)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